11月25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在京宣布启动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培训项目。据测算,实施该项目可为我国进出口企业每年减少数千亿元人民币的报关损失。
该项目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主办,联合与国际贸易有关的部门、进出口企业和高校共同实施,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国际贸易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进出口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据介绍,国际贸易简化与标准化是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为简化国际贸易程序并提高效率、解决全球通关环节壁垒问题、节省办理国际贸易单证的开支而研制的一整套标准化理论和措施,并在联合国框架内发布和推广。该组织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制定国际贸易单证国际标准和措施,并在联合国框架内推广,到目前为止共发布33个建议书以及300项标准组成的7套标准和10多项标准组成的5套技术规范,形成了一套全球统一的贸易简化措施和单证标准。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国际贸易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据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我国2008年的国际贸易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占GDP总额的60%以上;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际贸易总额仍达到2.21万亿美元,占GDP总额的51%;2010年我国国际贸易总额预计达到2.8万亿美元,可占GDP的50%以上。国际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据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管理的资深专家孟朱明介绍,国际贸易程序十分复杂,一单国际贸易通常要涉及45个机构的360份单证,包括生产、订购、销售、银行、保险、运输代理、进口、出口(转口)等九类单证,这些单证均受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虽然我国及时将这些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方面的意识和管理,由于机构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标准化宣传和推广工作中断了10年之久。尤为严重的是,全国1000多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专院校至今没有一本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教材,也没有一所院校开设国际贸易标准化课程,更由于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培训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现有60万家进出口企业大多因缺乏人才而对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因而常常出现由于不符合国际标准造成的滞关、压仓、退货、货物损毁等事件。这些事件每年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
据了解,多年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已将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发布的标准及时转化国家标准。虽然这些标准大多被束之高阁,但在对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进行深入研究过程中,该院完成了对每个类别的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出版了相关书籍,为用户提供了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使用参考、手册和使用指南。这些都为国际贸易标准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60万家外贸企业覆盖了我国国际贸易的80%和GDP的50%。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认为,和每年付出的数千亿元所消耗的人力、资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相比,培训和实施相关标准的投入可谓九牛一毛,可以取得四两拨千斤的巨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