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以人为本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计·民生·顾客·队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因此,“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理念,它更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将其落实。

  文化建设,根据个人的理解,就是通过人的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改进、提升我们当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首位,围绕“人”这个核心来做文章。从质检工作来看,“以人为本”应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计民生,这是最大的“人”。二是顾客,这是最具体的“人”。三是队伍,包括领导干部队伍、执法服务队伍和科研队伍等质检“内部人”。

  着眼国计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具体来讲,国计民生就是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企业、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而这些内容,都与质检工作密切相关。以国计为本,就是质检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配合做好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工作。比如,通过参与制定产业转移规划,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顺利发展;通过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为外向型产业转移打造更加高效便利的通关平台等方式,为地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改革提供动力。以民生为本,就是要严格对待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产品质检工作,为百姓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产品使用环境。当前,各类产品日益丰富,对检验技术的要求也更加多样、严格。如果质检部门工作人员没有以“百姓”为本的理念,只是单纯地在做好原有工作,而不注意开发新技术,检验新产品,那么就有可能放过不合格的新产品,而伤害百姓的利益。“以人为本”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推己及人。建设大质检文化,就必须使质检部门的干部职工心存百姓,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严格把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注顾客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条质量管理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识别是建立或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任务,也是作为行政执法部门的检验检疫在导入和运行方面区别于企业等其他类型组织的关键。我们必须从部门职责和工作宗旨上入手,追本溯源,去识别我们的顾客。

  上海检验检疫局作为国家质检总局设在上海口岸的行政执法部门,主要依据四部法律和三个实施细则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我们这个部门的顾客可相应区分为3个层次:

  (一)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为将法律法规实体化,我们的顾客可以体现为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

  (二)上海市政府及兄弟单位。上海要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建设“法制、安全、便捷、高效”的上海国际口岸,这对检验检疫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上海市政府以及与我们有工作联系的部委办、区县局都是我们的顾客。

  (三)进出口企业、报检单位和出入境旅客等。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设服务型机关的直接指向出发,我们的管理相对人,包括进出口企业、报检单位和出入境旅客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第三类顾客。

  在处理上述三类顾客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把握大小之分、上下之分。基本原则是: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次要顾客的利益服从重要顾客的利益。

  加强队伍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有效保障

  以人为本是要在尊重每一个人不同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和工作需要,对其提出要求,给予关心。一是对领导干部要从严要求,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对领导干部的严要求,就是以其责任为本,以领导个人“为本”的最好体现。质检事业是一项需要高度使命感、责任心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在视野上统揽全局,在作风上以身作则,更要在业务上做到分管一门、精通多门,才能把队伍带好,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形势,应对各种突发的食品和生物安全等难题,实现检验检疫“三个服务”的重要目标。因此,对领导干部“以人为本”,首先就要杜绝、预防可能出现的“得过且过”、“精神委靡”、“勇气不足”、“见事迟缓型”和“麻木不仁”等几种影响干部作风的毛病。在完善用人体制,加强领导干部选用工作的过程中,应从领导干部的实际要求出发,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概括起来讲,就是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对工作入脑、入心、见行动,主动解决工作难题;要善于跳出老方式、老办法的窠臼,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学习理论,汲取新知识、思考新问题;要敢于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实事求是、放开手脚,敢说敢管;领导干部应心怀大局,紧密联系群众,以事业和人民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二是要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潜在能力、个人特长和工作热情,通过严格管理、细心关怀和有效激励提升同志们的政治素质、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质检事业对人才总量、结构、布局的深层次需求,并对人才的总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及时制定前瞻性、指导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努力打造多层面、立体化、广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晋升制度和加大激励力度,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完善制度保障的同时,更应实施质检事业精神层面的战略性激励,建立上下通畅的沟通渠道,完善切合实际的民主机制,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了解质检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实现质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形成质检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凝聚力,营造和谐团结的环境和进取向上的文化氛围。

  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动摇、不折腾、不松劲,身体力行,力戒空谈,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从国计民生到各类顾客,再到部门内部的干部职工,只有充分重视质检工作中的每一个“人”,关心“人”、爱护“人”、服务“人”,围绕他们的需求、特点开展工作,提供服务,才能促进质检事业不断发展前进。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