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员工都应会使用灭火器材
前不久上海胶州教师公寓发生的特大火灾,让消防安全再次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山西省首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地方标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正式实施,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笔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指南》中提到的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安全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指南》正是从这4个方面对社会单位消防做出了标准化指导。
学校幼儿园夜间最少巡查两次
《指南》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方面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应进行防火巡查,其他单位每日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进行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每两小时应实施至少一次防火巡查,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在夜间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防火巡查。
其中,防火巡查内容包括有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违章及其他违反消防规章制度情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等。另外,因施工、保养、检修等特殊情况需要动用明火作业时,单位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到场监护,并进行防火检查。
单位要组建两支灭火力量
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直接影响着扑救效果。对此,《指南》指出,各单位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组建消防应急救援的第一灭火应急力量、第二灭火应急力量,熟悉和掌握初起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程序。其中,第一灭火应急力量是指单位失火现场具备一定消防技能的员工,在第一时间形成的有组织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第二灭火应急力量是指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
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单位具备灭火行为能力的员工应按照预案规定,于3分钟内形成第二灭火应急力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密集场所每层要有疏散引导员
火灾发生后,如何组织人员安全疏散逃生至关重要。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员工应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人员密集场所应划定安全疏散逃生责任区,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确定疏散引导员。这是《指南》对组织人员安全疏散逃生能力的要求。
发生火灾具体操作时,应按照正确顺序通知人员疏散: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婴幼儿和老、弱、病、残、孕人员应当优先疏散。
消防设施标志和安全标识不能少
《指南》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方面也做出了详细规定。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员工应掌握的内容包括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和程序和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等。
此外,各单位应设置消防设施标志和消防安全提示性、警示性、禁止性等各类标识。如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正确逃生、自救;所在场所内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具体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最后,消防安全标志牌应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如金属板、塑料板、木板、荧光材料等,但不应采用易燃材料。用于室内的消防安全标志可以用粘贴力强的不干胶材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