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22%,通过约束性指标从源头上控制取水和用水,是我国节能管理工作由原则性要求迈向科学量化考核的决定性一步。
11月15日,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组织对钢铁联合企业、棉印染产品、啤酒制造、选煤4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进行审查。同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制定的多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清洁生产国家标准也正在加紧制定。在我国诸多方面的节能减排国家标准中,能耗限额、取水定额和清洁生产都属于国际首创,而且取得显著成效。
能效限额:节约标煤两亿吨
据介绍,我国“十一五”期间已实施了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涉及火力发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石油化工5大行业。这些标准都是强制性的,对应的产品分别是粗钢、铁合金、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镍冶炼、锡冶炼、锑冶炼、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建筑卫生陶瓷、铝合金建筑型材、铜及铜合金管材、合成氨、烧碱、燃煤发电机组、碳素、黄磷、焦炭、电石、电解铝,标准分别规定了单位产品的能耗限定值、新建准入值和能耗先进值。“仅仅由于22项标准实施而被淘汰的高耗能企业或生产线,当年就节约了两亿吨标准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海红解释说,能耗限定值和新建准入值是强制性的,能耗限定值是按照淘汰20%~30%的落后产能设定的,新建准入值适合于新建和改建项目,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一致,产业政策主要从规模上限定,而标准通过指标限定。先进值是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能耗限定水平,起引领作用,属于自愿性的条款。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制定,尚未发布的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包括铝电解用阴极炭块、铝电解用预焙阳极、氧化铝、再生铅、铝及铝合金拉轧制管材、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棒材等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仍然将是“十二五”节能减排标准制定、修订的重点领域,产品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涉及的产品包括聚甲醛、甲醇等,这些标准将对我国“十二五”的节能减排以及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发达国家普遍采取行业组织与政府签署自愿性协议的办法解决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尽管企业非常重视节约能源对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尽管是自愿性的协议,但在通过行业组织与政府的谈判中,由于政府往往处于强势,所以很多情况下自愿性协议仍然具有事实强制性。
取水定额:首批标准已陆续修订
和能效限额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相比,取水定额标准在我国实施的时间最早,所以第一批标准已陆续开始修订,有的已完成修订。
据了解,早在2002年,我国就陆续发布和实施了《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及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炼制、棉印染、造纸、啤酒、酒精、合成氨、味精、医药10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白雪博士介绍,我国“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的3个约束性指标之一,就是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22%,钢铁、电力、石油、纺织、造纸、酿造这排名前6位的高耗水行业用水量占工业用水的70%左右。通过约束性指标从源头上控制取水和用水,是我国节能管理工作由原则性要求迈向科学量化考核的决定性一步。
白雪介绍说,尽管已发布的取水定额标准都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但各地方和行业纷纷对标自检,严格依据取水定额标准规范企业用水节水,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很多企业按照《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的取水定额国家标准编制本企业的节水标准。企业的大力实施,为这些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甚至可以说,企业实施这些标准本身,就是对这些标准的实验验证。
有了多年实施的实验验证,2009年初,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始组织修订的《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和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炼制、棉印染、造纸和啤酒6个行业的取水定额国家标准以及新增制定的乙烯、选煤、氧化铝3个行业的取水定额标准就完全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目前修订的《通则》标准已经通过审定。“十二五”期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联合有关行业和企业开展纺织、食品、石化、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的取水定额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每年新增制定5~10个主要工业产品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并考虑对部分条款进行强制性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和管理体系。
清洁生产:起步较晚标准更重要
说起清洁生产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玫首先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很多行业如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都深入开展了清洁生产工作,适应我国清洁生产的要求和各行业的需求,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清洁生产的基础性国家标准。
刘玫介绍说,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国际上清洁生产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发达国家的清洁生产主要依据的是指南类的技术文件,属于企业的自愿行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依靠政府强制推动清洁生产的成本相对较大;一方面是30多年前的节能减排形势远不如最近10年紧迫,发达国家的企业有足够的技术、人员甚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准备。清洁生产虽然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从长远看,这些投入不仅可以收回,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更多的生产成本,这是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推行自愿性开展清洁生产的重要原因。
审核是清洁生产的核心,评价体系是清洁生产的基础。刘玫在多年前开始制定标准的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审核方法、绩效分析等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建立科学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待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后,作为技术支撑,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技术导则》、《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等国家标准,并正在组织制定《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通用要求》、《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等国家标准。
2008年发布的《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可用于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刘玫说,上述清洁生产基础类的国家标准得到了相关行业的大力支持,也在相关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她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对清洁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清洁生产标准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