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论“提升认证工作质量,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后,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挑战。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调整自身发展方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提高认证认可质量,使行业更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如何构建行业核心价值观,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这些都是认证认可全行业应该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堪称认证大国,但不是一个认证强国。在某些方面与认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认为体现在行业共同的主流核心价值观上。

  一是持续地倡导行业潮流,持续地服务于国家利益。认证发达国家起步早,动手快,一直站在认证认可的最前沿,引导全世界认证认可的发展方向。不仅实现了其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利益,而且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相对古老的9001、14001、28001认证,到相对年轻的信息安全认证,再到比较前沿的能源管理体系、CDM审定与核查、建立碳认证制度体系,开发碳捕获、碳核查等认证模式等,无一不是老牌发达国家的认证机构倡导和推动的。

  这些认证机构的特点,就是自身业务的研发及拓展方向符合社会需要及国家利益,他们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来从事认证业务,而不是追求短期效益和自身利益。由于自觉地维护着国家利益,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也不会被边缘化,体现出良好的社会价值。

  二是认证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古语说,“德成智出,业广惟勤。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南朝《世说新语》刘义庆)质量认证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专业服务,有信誉的机构提供的认证对客户企业而言是一笔无形资产。只有切实提高社会公信力,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体现认证的含金量。

  近几年,我国主流认证机构的证书公信力和权威性有所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认证活动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任由这种差距存在,中国的认证机构将无法很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我国认证行业的水平也无法与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相匹配。所以,我们应正视与认证强国的差距,思考自身的社会责任,认真审视中国认证行业的发展定位。

  (作者为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总经理)

作者:黄世元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