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山东德州,全国首届铝用炭素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交流会在这里召开。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德州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全国铝用炭素行业的企业代表、有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及学者等各界人士约150余人汇聚一堂,交流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情况以及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趋势,共同深入探讨了铝用炭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此次会议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主办,索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与会人士表示,这样的现场交流会不仅对把握铝用炭素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铝用炭素企业未来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据了解,我国铝用炭素行业的发展伴随着电解铝工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但其快速发展还是在最近10年内。作为电解槽“心脏”的预焙阳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不到10年时间,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预焙阳极生产的基地和出口基地,目前生产规模已超过1000万吨。而且,随着国内外电解铝工业的发展,中国预焙阳极的产量会在5年内超过2000万吨。
这个行业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行业,其生产原料主要是石油焦——过去我国石油化工的废弃残渣。目前超过60%的石油焦被铝用炭素行业利用,生产电解铝导电用阴阳极材料。然而,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铝用炭素行业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炭素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低,设备老化,造成企业资源利用低下、高消耗和高成本,国际竞争力差等,严重影响了炭素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不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道路,是广大国内铝用炭素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对此,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秘书长王书文认为,资源综合利用是积极的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他表示,目前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利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要实现6个转变:被动利用向主动利用转变、单一低值利用向多元高值利用转变、传统技术向原创集成技术转变、分散利用向规模化利用转变、自发利用向标准化跨行业利用转变、政策引导向立法推动转变。
索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郎光辉提出“绿色炭素”的观点。他认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他举例说,预焙阳极产品质量越好,消耗量就越少,铝厂的成本就越低。因此,要对预焙阳极的生产质量和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还要探讨如何生产绿色预焙阳极,节能阳极、技术阳极,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能耗,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道路。
索通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电解铝用预焙阳极出口企业,主营业务包括铝用炭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电解铝国际工程的承接与电解铝设备生产,产品出口至欧美、中东、远东地区共几十个国家。索通公司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以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为目的,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队伍,制定了符合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条例,健全了企业、车间、班组三级考核体系,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按照“PDCA”的循环 方法,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严格控制。作为行业领头羊,索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升级改造煅烧、成型、焙烧环节生产设备,与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索通炭素厂6台炭素罐式煅烧炉的废气余热,建设了一座装机规模为4.5MW的纯余热发电站。该项目是将罐式炉煅烧、余热锅炉、发电和供热合为一体的新工艺、新技术,使能源得到综合利用,每年减少碳排放3万吨、节约标准煤1.2万吨。索通“余热发电项目”开创了我国铝用炭素行业高效率的余热电站之先河。鉴于索通公司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授予其“全国炭素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的荣誉称号。
郎光辉表示,就预焙阳极而言,只能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争取国家的相关配套政策,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以1000万吨预焙阳极生产为例,如在全行业推广煅烧余热发电,仅此项每年可节约近100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225万吨以上,节约16亿千瓦时电。
王书文还透露,为适应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需要,正在筹建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制定有关工业尾矿综合利用的标准,推动产业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起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