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广州地铁及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均表示,三号线北延段的一条联络通道确实未达到设计标准,但地铁公司称,该工程经设计单位验算,结构仍处于安全合格范围,遂已验收,将如期于10月30日开通。(据《京华时报》)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地铁建设这样繁杂浩大的工程,要想毫无差池,的确也有些强人所难。不仅如此,地铁工程的投入无疑相当不菲,能否保证工期,能否确保地铁按时开通运营,不仅关系到市民公众能否按时享用地铁的便利,更关系到地铁工程的相关投资能否按时收回。
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仅仅因为发现了一点小小的质量问题,便在地铁工程临近完工,地铁运营即将开通的前夜推倒重来的话,的确有些得不偿失。这个时候,对于地铁工程暴露的质量问题进行重新评估,并以此为据来作出决策,倒也不失务实与慎重。
不过,连施工单位都承认了工程质量存在未达到设计标准之处,检测工程师也认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施工方与检测方均认为“不达标”的地铁工程,却不仅顺利通过验收,而且还将如期开通运营,显然已经不能拿“瑕不掩瑜”来说事儿了。
对于地铁曝出的质量问题,地铁公司的回应是,联络通道的结构安全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不能说二衬混凝土厚度未达到设计标准,结构安全就不稳定,而且,经设计单位重新验算,结构仍处于安全合格范围。言下之意,尽管地铁工程没有达标,却未必影响安全,再加上有了设计单位的验算为据,领取“合格证”和“运营证”,似乎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如果“设计标准”在施工是成为可有可无的儿戏,明明施工没达到设计标准,却仍然可以处于设计安全合格范围,那么原先的设计标准究竟如何得出?不符合原先的设计标准是不是真的毫无隐患,可以高枕无忧?对此,不知道设计单位和地铁公司敢不敢向公众打这样的包票?不仅如此,验收是否能通过,当然应该由检测单位说了算,而不应由设计单位来越俎代庖。然而,检测人员对于安全隐患仍有质疑,验收的事情却已经“搞定了”。那么,地铁工程验收究竟由谁说了算,又如何被“搞定”?看来要比地铁工程更有技术含量,至于个中诀窍何在,倒是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