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食品”)坐落于辽宁省营口鲅鱼圈区。其前身是与马来西亚海马公司合资的营口海马水产有限公司,外方撤资的同时更名为“海洋食品”。在“质量提升”活动中,海洋食品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抓住了产品质量,创出了企业品牌。
依托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和登记“硬”、“软”同步,奠定了发展基础。“硬”就是规范管理,按照市场规则和需要打造企业。2002年,检验检疫部门进一步落实出口食品企业注册,海洋食品抓机遇,筹集资金上千万元进行厂房、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与更新,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一举通过HACCP体系认证和QS认证。“软”就是人员素质。在“质量提升”活动中,海洋食品借它山之石修自己的路:搞培训,把现代管理所有的条条框框、方式方法、规章制度都告诉职工;竞争上岗,并实行备用制,最少是一岗一备;实施规范管理,认真抓好流程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现代思想理念与先进的管理规范的结合,海洋食品的面貌焕然一新。
凝心聚力抓质量提升,努力争做行业领头雁。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辽宁省营口地区就是我国最大的海蜇生产加工集散地,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众多经营者急功近利,没有长远打算和忧患意识,企业之间的各自为战,呈现出整个市场的无序竞争。1993年是个海蜇丰产年,然而,丰产的海蜇却没有给企业带来丰收,各个商家相互压价,严重损害了本地区以及出口海蜇企业的利益、信誉和形象。在“质量提升”活动中,海洋食品着眼未来与发展,独辟蹊径率先发起成立营口市海蜇协会,海蜇协会的成立,消除了恶意竞争,海蜇行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以海洋食品为例,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波及着营口海蜇行业,但是秩序不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复苏中稳步出口货物超千吨,产值过亿元。
围绕质量提升,为绿色产品推波助澜。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森及同事的研究成果表明。通常情况下,鱼类吃小水母并且同水母争夺食物,如浮游生物,这使水母的数量得到控制。但是由于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水母的数量急剧增加。水母又吃鱼卵和小鱼,进一步导致鱼类数量的减少。而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某些海域富营养化,海水中氮磷超标,致使红藻泛滥,海水氧含量降低,鱼类不能生存,但是水母却能大量生长。理查德森博士说,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母泛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在“质量提升”活动中,海洋食品再筹巨资,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给海洋食品插上新的翅膀,为健康、为安全,为海洋的生态平衡和世界环保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