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中国人在美国洛杉矶市的“奇遇”:他从一家超市花了2.5美元买了一块香皂。拿回来拆用时,发现上面凹了一大块。于是,他找到超市讨公道,店长拿到香皂检验一番后,只是简单地问这位先生想退还是想换?他的回答是“退”。店长当即退还他3美元,并解释说,多出的0.5美元,是店家向顾客支付的20%“过失费”。
这位同胞不仅多拿回0.5美元,还带回来一个九成新的名词———“过失费”。有关人士就此事“表扬”说:向顾客支付过失费,乃是一种先进的经营理念。它可以迅速分清责任,及时消除双方不必要的误会。最主要的是体现出对消费者的尊重。因为他们买了伪劣产品,由此带来的精神伤害,加上退换商品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费用等,都属于额外支出。因此,由商家主动赔付,可以适当减轻他们的痛苦。这笔钱,也可称为“精神损失费”吧?
对于新名词,不必急于拿来,需要一个认真“消化”的过程。首先,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企业的自惩措施。当你的产品出了质量问题,被消费者察觉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是一个考验企业素质的“抢答题”。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企业都成立了一个名叫“危机公关”的机构。本来,该机构的功能是协调买卖关系,尊重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自身形象。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由于怕伤害企业名声,该机构常常会展示“店大欺客”的淫威,施展推诿狡辩的手段,压制对方的话语权,把责任和义务一股脑儿推到消费者一方,让那些弱者处于更弱的境地。要知道,让一个人暂时说不出话易,让人家胸中怨气消散难。最终,这个沉重的“宝器”会砸伤企业自己的脚指头。这些商家实在是低估了消费者的素质,第一,任何压制行为都可能引发“决堤”,那种场面相当吓人,而且容易失控;第二,没有消费者“愚蠢”到相信天下会有所谓“零缺陷产品”,对待厂商所犯的错误,多数人会持宽容和商榷之心。这时,他们只需要你的同情和关注态度,而最感人的理解方式,莫过于主动承担责任,将消费者损失降至最低。我想问一声,那些整天忙于铲“事”儿的企业,做到以诚待客,真的有那么难吗?
据本人体验,消费者不幸买到一件坏东西,立刻会背上不小的心理负担,他们害怕争吵,害怕给厂商“添麻烦”,还可能引起一串不妙的联想。很少有人能乐观地想像无条件退货,更没奢望得到什么“过失补偿”。因为“过失方”就是我们自己,谁让你买错了东西?请不要责怪消费者的懦弱吧,因为所有不利的联想都可能马上兑现。要消费就会有纠纷,误会的事情总会发生的。相比较而言, 这家美国超市的举动,比任何道歉都更能让消费者满意。他们“损失”的是20%“过失费”,树起的却是产品的“光辉形象”。
引进“过失费”,当然不像引进硬件那般容易。它涉及到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像样的“企业风度”——这个风度就是常说的“绅士风度”。我们可以想像,当一个斤斤计较的买卖人和一个风度翩翩的企业竞争,最终哪个会赢?结局相当清楚,因为消费者就坐镇于后者一边:他们永远不会拒绝一位“绅士”的殷勤关怀,而去和一个“小人”打哪门子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