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人类也深陷环境污染的泥坑。瞧瞧我们的周围:高楼大厦旁边,就是触目惊心的垃圾坑。什么一次性筷子、塑料饭盒、废旧电子产品充斥其间。以废电池为例: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电池180多亿只的年产量,年消费量达70亿到80亿只,但回收率却不到2%。更不要说大风一起,满天飞舞的塑料袋了。遗憾的是,科学家至今对这些污染物也没能拿出有效的对策。然而经济学家注意到:出于对环境的忧虑,每当科学界和媒体披露某种产品的危害事实,市场就会遭受新一轮打击。所以,应该采取积极行动,哪怕为了保护公众的消费兴致,我们也要做点儿什么。
有一种观点正在受到重视——既然污染型产品难以回收,那么就该迅速寻找可替代产品。美国政治家提出一项绿色化学研发法案,旨在促使联邦政府加大努力,为现有化学品寻找更安全、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替代产品。他们给这类产品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友好型产品。他们表示,绿色化学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所以必须刺激绿色化学领域的投资,促使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研究出更加清洁、更加安全的新一代化学制品和材料。看来美国人要采取行动了,希望中国科学家也拿出干劲来,也尽快研发出一批友好型产品。
日前公众见到报道:一种被称为“玉米塑料”的科技产品问世。据说它来源于玉米,能替代塑料。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制备出厚度仅为千分之四毫米的玉米塑料薄膜,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媒体在披露这条新闻时兴高采烈地说:这么薄的聚乳酸薄膜,此前在国际上从未见报道,它将大幅降低“玉米塑料袋”的成本,并成为市民的日常用品。而且,为了避免对粮食的消耗,这种材料的生产原料已从食用玉米转向转基因玉米的玉米芯、玉米秆。还有消息说,这种超级薄膜的价格有望同目前国家标准规定的PE地膜相近,适合于做农用地膜、保鲜膜,在糖果、烟草、茶叶等包装领域也具有取代优势。但是——很多事情都坏在这个“但是”上,我们至今没有见到这种新品,更谈不上说推广运用了。专家委婉地告诉大家:由于制备成本高、脆性大,玉米塑料制品和人们的生活仍存在一定的距离。至于这个“距离”有多远?人们还要等多久?专家没有说。大家知道,“限塑令”发布后,超市的情况尚好一点,可如今八成以上农贸市场仍在使用传统塑料袋。这种情况说明,消费人群对塑料袋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那么,与其禁而不绝,不如取而代之——尊敬的科技工作者,请动作快一点,再快一点。
一百场慷慨激昂的誓师大会,抵不上一个具体的行动。人类可以九天揽月,下海捉鳖,却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塑料袋!严峻的现实及公众迫切的心情,都发出同一个呼声——请“玉米塑料袋”、“泥造手机”、“生物电池”以及“植物电脑”等友好型产品早些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