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益生菌饮料:产品标准缺失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经历了纯果汁与果汁饮料的混淆视听,揭开了还原奶对纯鲜奶的搅局,近年来,消费者对名号五花八门的饮料不断提出严峻的拷问。近来,热爱乳品饮料的消费者突然发现,一些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命名的乳品饮料悄然占据了超市的乳品货架。国内乳业巨头们看到了诱人的前景,为了能够抢占先机,开始通过联手有着丰富乳制品行业经验的相关企业,不失时机地打出“益生菌”这张健康牌。与此同时,国外的益生菌企业不甘落后,纷纷摩拳擦掌,争相介入国内市场。

何谓益生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兴华教授明确指出:“人体的肠道中存有大量的细菌,并且有好坏之分,对身体有益的则称为益生菌,它能够在人体肠道内繁殖,具有调节人体肠道平衡的作用。益生菌的最大特点就在一个‘活’字上。从饮用效果来说,普通乳酸菌要想到达肠胃产生良性作用,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首先在销售过程中要保持存活,而且在饮用后还要抵抗胃液、胆汁的强酸性消化作用,所以存活率很低。”而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3大类,其中,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乳杆菌类和双歧杆菌类。

目前,益生菌产品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且市场销量和范围正在逐年上升和扩大。据粗略估计,目前全球益生菌乳品的消费者约有4亿至5亿人之多。相较而言,国内的益生菌奶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一项消费调查显示,很多消费者缺乏益生菌的基本常识,更无从识别益生菌产品的优劣。同时,相关的益生菌产品标准缺失,与国际上完备的标准相差甚远。

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益生菌在世界范围早已是威名远扬。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形形色色的“益生菌”类保健品已风靡了不少国家,与“益生菌”相关的研究也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会长宋昆岗明确表示,益生菌提高了乳品饮料的保健功能,所以在我国前途广阔。中国奶业协会有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我国益生菌乳饮料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正因如此,国内外乳品企业一致看好益生菌产品的未来市场。但在业内“游戏规则”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业内专家一方面担心我国的益生菌产品质量偏低,企业入市门槛偏低,整个益生菌市场向低水平、低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产品标识五花八门,概念模糊不清,容易误导消费者,扰乱乳品饮料市场秩序。

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乳酸菌饮料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原轻工部1992年制定的《乳酸菌饮料》行业标准,另一个是卫生部2003年制定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该标准自2004年5月1日起开始强制执行。现行标准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标准中所规定的活性乳酸菌含量比国际标准规定相差10倍;二是对产品活性菌的检出,没有界定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和确切的含量,只称在销售过程中有活菌检出即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企业乘虚而入、浑水摸鱼,明明产品中并未含有活性菌,也冠之以“发酵型乳酸菌”之名;还有些益生菌产品在出厂时和初上市时是合格的,可由于产品中的活性菌不能在常温下长时间存活,两三个月后,消费者买到的产品中活性菌也许一个都不存在了,保健功能尽失。如此一来,益生菌产品的活性菌存活量究竟应该有多少,它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应当怎样,这些界定都极其模糊。

“益生菌作为活性乳酸菌饮料中一个原料成分,在保质期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级,才称得上保证质量,并起到活菌应有的作用。低标准会使乳酸菌饮料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从而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正是乳酸菌市场的危机所在。”有关专家对此现状忧心忡忡,他们认为,益生菌乳制品要想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必须保证行业的有序竞争,像乳酸菌标准等与益生菌有关的标准应当得到修改和完善,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作者:刘伊婷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