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加大名牌农产品培育力度。文件一出,得到了江苏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该省各地随即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列为对各级政府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
江苏省政府将农业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作为全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3个子专项之一正式立项,并提出由江苏省质量技监局牵头对十一五期间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规划。
江苏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省委的大力支持,这与江苏2005年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息息相关。
洞庭碧螺春、高邮鸭蛋、宝应河藕、泰兴银杏、南京雨花茶、阳澄湖大闸蟹等6个标准化示范区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江苏省名牌农产品100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
江苏省质量技监局标准处蒋顺祥处长告诉记者,江苏省根据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需要,先后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587项,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标准180项,特色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地方标准120项,具有明显区域特点的市级农业生产技术规程140项,农业企业标准近1500项。先后认定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2048个,发放无公害农产品防伪标志500多万枚。
为推进流通环节的标准化工作,江苏省质量技监局在全省建立了13个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单位,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实施试点的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安全质量达标率在95%以上。培训了200名省级农业标准化师资,在两年内将会实现全省培训2500名农业标准化骨干的目标。
农业标准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4个,带动市级、县级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94个,示范面积达140多万公顷,已建成的68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总产值达122.61亿元,经济效益达30.48亿元,示范区农户平均增加收入361.9元。
为此,江苏省农业标准化规划明确指出: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围绕江苏省农业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培育名牌农产品,积极发展出口农产品。
全省计划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示范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实施监督体系、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等五大体系;5年间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000项、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00项;全省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出口农产品产品质量标准和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基本健全;5年再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培训农业标准化推广人员2500人,巩固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80个,全面提升江苏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