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十一五”湖北质监工作巡礼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湖北蜿蜒数千公里,孕育出了独具风采的楚文化,铸就了湖北人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进入21世纪,科教兴鄂、工业强省等一个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战略开始在古老而年轻的荆楚大地实施。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湖北高举质量兴省的大旗,谱写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一

  位于九省通衢武汉市的龟山,一位远古的守望者,静静地伫立在长江之滨、汉水之南,见证着荆楚大地的沧桑巨变。一百多年前,洋务派晚期领军人物——张之洞,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创办工厂、大兴实业的新政。这里生产的“汉阳造”,曾以其优异的品质享誉海内外,使湖北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

  “一五”期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务实创新的湖北人,成功打造出武钢、武重、武船、武锅等“以质取胜”的“武”字头重点企业品牌,使“武汉造”一度成为年轻共和国的经济支柱,成为当时引领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面大旗!

  步入新世纪后,为实现经济的再次复兴,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实施“3个3工程”,加快推进湖北省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打造湖北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积极谋划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为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努力构建中部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2007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第一次把质量兴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0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对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作出批示:质量兴省,是湖北省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7年9月19日,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在全省质量工作会议上,全面部署了质量兴省战略的目标任务,向全省发出了实施质量兴省的总动员令。

  2008年5月,湖北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随后,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李鸿忠为组长的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周坚卫、李宪生、李春明、任世茂、段轮一等省领导对质量兴省高度重视,全力推动,铺就了这一宏大社会工程的基石。

  质量兴省——这是湖北继1996年实施科教兴鄂战略之后,又一个关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同时,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省长亲自挂帅、以省政府决定组织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省份。

  国家质检总局一直对湖北质量兴省工作十分关心。2007年1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在武汉共同签署了《关于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合作备忘录》,全力推动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全省31个部门、17个市州整体联动,拉开了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序幕。

  二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泽洪提出:“质监部门要高举质量兴省的旗帜,按照大质量观的要求,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服务,提升能力,拓展实力,激发活力,全面开创质量兴省工作的新局面!”

  经省政府批准,湖北省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新闻发布、信息管理及联络员工作制度,印发了《湖北省质量兴市绩效标准》,并将质量兴市(州、县)工作目标纳入当地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企业提升质量、争创名牌的积极性,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提供了保障。湖北省质监局对各地政府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提供多方面支持,推动了质量兴市战略的全面展开。全省17个市州、98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成为全国第2个省、市、县三级质量兴市全覆盖的省份。恩施、仙桃、枣阳等3个市州先后被授予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单位。

  质量兴省的大旗,开始在荆楚大地高高飘扬。

  三

  标准计量谱新篇。“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质监局将标准计量作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基础工程,全力夯实。据统计,五年来,全省共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示范区、示范镇、示范县213个,启动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44个,创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16项,制修订地方标准634项,参与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25个,全省重点产品采标率达81%。2009年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累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2个,新增量居全国第一,总量位居全国三甲。湖北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高度肯定,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优良品质,而且提升了该省特色产品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全省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稳定在95%以上,全省系统深入开展“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乡镇(含学校)”的“四进”服务活动。计量技术机构不断加强,全省11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共同组建“北极星检测联盟”,计量技术机构区域合作迈出新步伐。计量基准、标准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计量技术机构共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79项,初步满足全省量值传递的需要。近五年全省计量系统累计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地方计量技术法规20多个。

  检测平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质监系统将公共检测平台建设作为落实质量兴省战略的重要基础工作,围绕湖北“两圈一带”战略和“千亿元产业计划”、61个重点产业集群等区域经济布局,统一规划,创新机制,广泛争取利用政府及社会资源,掀起了技术检测平台建设的热潮。目前,已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15个,筹建5个;已建、在建省级质检中心21个,筹建12个。目前,公共检测平台建设规划投资9.8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承诺支持资金1.45亿元,意向性批准用地1272.9亩;已进入实际操作项目总投资2.20亿,建设规模10.77万平方米,其中地方政府落实资金支持3805万元。上述数据,不包括省局和武汉市局。武汉市局近三年多来,已建和拟建新增建筑面积和检测基地7.3万平方米。

  建立质量检测平台,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在省质监局的推动下,湖北省发改委、省财政将技术机构建设纳入规划,围绕汽车、钢铁、石化、高新技术及电子信息、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以及52个重点产业集群,扶持建设了光电子、太阳能、无损检测产品、饮料及粮油制品等12家国家级质检中心,努力争取新建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等13家国家级质检中心,全省已经建成55家省级质检中心,在建和规划建设14家省级质检中心。近百家质检中心将为湖北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检测技术平台支撑。

  建立学术平台,为质量兴省提供理论、人才支撑。2007年12月,湖北省质监局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宏观质量指数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与美国质量协会(ASQ)等国际机构的研究合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已招收了两届质量管理工程硕士班,开创了我国质量工程方向研究生培养的先河,举办了多期高层论坛,取得了多项质量兴省战略理论研究成果。

  名牌建设创辉煌,质量是品牌的根基,品牌是质量的标志。质量强,则湖北强;品牌兴,则湖北兴。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为扶持名优企业发展壮大,湖北省质监局实施了“211名牌培育工程”,即大力扶持武钢硅钢、东汽载重汽车两个重点品牌走向世界,培育100家企业产品争创国家级名牌,培育1000个地方重点产品争创湖北名牌产品。

  为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湖北以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为蓝本,确立了长江质量奖培育、评审制度。建立了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湖北名牌”产生机制。省质监局和中部六省签署《质量技术监督互认协议》,建立了跨省区名牌绿色通道。“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累计创中国名牌产品51个、位居全国第10位,湖北名牌产品500余个,名牌经济在整个经济格局中地位凸现,2008年,全省名牌产品销售额达到3091.27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额的25.53%,增长28.83%,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7.56个百分点。同时,涌现出了以武钢、东汽、烽火科技、国宝桥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和企业,形成了一个省级、国家级、进而向世界级品牌冲刺的名牌梯队。名牌战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湖北制造”的质量。2008年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2.34,位居中部地区第一名。

  “两个安全”强保障。“十一五”期间,湖北省31个部门放眼“大质量”,树立大责任,跨越职能分工,齐心协力加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为打造平安湖北、和谐湖北保驾护航。

  全省建立健全了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实施了“千家食品小作坊改造升级工程”,提升我省食品工业生产规模效益和总体质量水平。加强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截至2009年底,全省在用各类特种设备共14.76万台(套),拥有量占全国总量的2.53%。“十一五”期间,全省特种设备数量每年平均增长11.7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21个百分点。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十一五”期间。每年均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打假扶优惠民生。通过部门联手、上下联合、整体联动等形式,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三下乡”、“打假保名优”等活动,组织重点产品专项抽查,建立地区、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等组成的打假保名优联动机制,不仅维护了名优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市场环境,而且有效遏制了制假售假行为。“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5.772万人次,立案查处案件6.9万件,货值19.38亿元。自2008年全省系统建成规范统一的12365申诉举报平台后,12365热线成为质监服务新品牌,开辟了网络申诉举报平台,有效处置举报投诉341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24.22万元。

  质监文化大发展。”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质监局在全国率先加强质量宏观理论研究,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家“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广泛开展质量调研,做好宏观质量状况分析。努力培育“服务经济、奉献社会、成就事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创新、务实、科学、公正”的质监精神。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质监系统高举质量兴省大旗,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质监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费保障、技术支撑能力、基础设施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都得到了较大改善。自2007年开始,全省系统所有县市基层局基本建设纳入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24个县市总建设规模面积48446平方米,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补助资金3000万元。2010年全省系统总收入9.2亿元,与2005年4.95亿相比,增长86%,其中:2010年财政拨款2.38亿元,与2005年890万元相比,增长26倍。2009年全省系统技术装备总额2.7亿元,与2005年1.51亿元相比,增长79%。2009年全省系统房屋建筑物总价值4.43元亿,与2005年2.64亿元相比,增长68%。2009年全省系统博士研究生学历有8人,与2005年相比上升700%;硕士研究生学历188人,与2005相比上升235.71%;本科学历2683人,与2005年相比上升54.02%;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81.52%,比2004年底上升15.15%。目前全省系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476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1765人,与2004年底相比分别上升了4.38%和6.59%。

  “十一五”期间,全省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大质检文化,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十二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未来五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大质量工作机制结构图

作者:莫炳红 熊际凯 张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