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在3月23日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表示,要转变观念,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体制创新。
刘平均说,首先要确保企业在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等标准化技术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保证技术委员会的企业成员不少于1/2;其次,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尽快转化为标准;第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的能力和积极性,特别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第四,要在具备条件的领域,特别是与产业和市场结合紧密的日用品等领域开展国家标准制修订竞争试点。
国家标准委将重点扶持一批企业,提高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在3月23日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透露,2005年我国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110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89项,并组织70多个部门的6800多名专家对现行21575项国家标准和8511项国家标准计划进行了清理,通过进一步修订并优先采用国际标准,我国标准的总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他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首先在3年内完成修订9500项超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每年修订6000项国家标准,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相关联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达到80%,力争使我国标准化工作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