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共检验进口棉花 6401 批、8733111包、194.4万吨,货值共计24.5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批次增长20.8%,重量增长1%,货值减少23.9%。检验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各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棉花质量依法把关, 检验中发现进口棉花品质、重量等方面的问题仍不容乐观。其中,品质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问题的有4680批,对外出具品质索赔检验证书4680份;重量方面亏重的5219批,对外出具重量索赔检验证书5219份。对外索赔金额总计4606万美元。
据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人士介绍,我国进口棉花主要来自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布基纳法索和贝宁等40多个国家,其中以美国棉花为主体,占50%,乌兹别克的棉花占 13 %,澳大利亚的棉花约占6.9%,布基纳法索的棉花约占5.3 %,其他国家的棉花约占24.8 %。进口棉花等级以M级以上的高等级棉花为主。
从2005年进口棉花的总体质量情况来看,进口棉花到货数量大,存在的质量问题仍较多。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和强力不符合和交货短重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进口批次、品级不合格率较高的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国外棉商供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总体平均品级不合格率为15.89 %,较2004年下降1.01%;纤维强力总体平均不合格率为4.33 %,较2004年下降0.37 %;马克隆值总体平均不合格率为5.69 %,较2004年上升1.59%;纤维长度总体平均不合格率为2.5 %,较2004年下降0.6%。在进口到货重量方面,实际到货重量的短少问题仍较普遍。经检验,占81.4%的到货批次存在短重问题,平均短重率为1.15%,短重率与2004年持平。其中,进口美国棉花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色泽差、杂质多;品级平均降级率为 17.33 %,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重量短少问题较其他国别突出,有93.8 %的到货批次存在短重问题,平均短重率为1.41%,较总体平均短重率高0.26个百分点。
针对进口棉花质量问题仍不容乐观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继续依法严格检验把关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及时对外出具索赔证书,帮助进口用棉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检验检疫机构尽快建立完善质量信誉评估制度,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
国家质检总局检验司有关人士还介绍,在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棉花实施检疫时,虫害、病害、杂草常规项目均有检出。针对进口棉花存在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加强了检疫监管的力度,并责成用棉单位成立“进口棉花监用小组”,确保棉花在受控的情况下使用,防止外来病虫草害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