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东蓬莱“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示范区”标志牌下,笔者与正在为葡萄藤修剪枝条的新港街道湾子口村刘老汉攀谈起来。这里是蓬莱规划建设的18公里葡萄长廊,脚下这片葡萄园是烟台中粮公司的种植基地。
前些年,蓬莱的“刘老汉”们种植的葡萄间距普遍在33厘米左右,每0.06公顷葡萄产量虽高达1500公斤,但因不符合酿酒质量标准,农民是“大把大把贱卖葡萄”。现在,根据质量技监部门制定的标准,“刘老汉”们试着将葡萄种植间距调整在1米左右,虽然每0.06公顷葡萄产量仅为800公斤,降产近一半,但因品质满足了酿酒需要,因此身价倍增,农民年人均收入由此猛增到8000多元。
标准化解开了“酸”葡萄的“穴”,蓬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徐洪雁说,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知识,是质量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争取4处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落户蓬莱后,为让广大果农尽快熟悉掌握标准化栽培知识,质量技监部门先后编制《葡萄栽培技术规程》、《苹果栽培技术规程》和《无公害酿酒葡萄》等实用技术规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讲解标准化种植知识,培育了一大批刘老汉这样的农业标准化种植“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