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完美的答卷——记“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研究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 “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验收会上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专项研究过程中展示出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理念和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意识,对质检各项工作都是宝贵的财富。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由衷地赞叹道:技术标准专项是12个专项中开始最晚的,却是完成最好的专项之一。

作为专项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两位领导、两个方面的评价是对验收组专家意见的精确概括。“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规模之大、研究之深,为我国标准化研究前所未有。专项分政策战略研究、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关键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地方试点和企业试点,共104项课题。仅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就完成了一批具有重大突破和产业引导作用的技术标准,其中包括国际标准31项,国家标准816项;战略研究则规划了我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专项启动后,相继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1000多个单位参加研究,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就达2290人。专项管理办公室所在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大部分业务骨干都投入到专项的研究之中。

挑战高度

早春的阳光透过窗户,平缓地洒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房庆的办公桌上。4年前,作为专家总体组组长,房庆正饱受“十五”专项方案的煎熬。

标准专项确定于2001年12月,当时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名称还是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虽然同样是研究,却主要围绕标准制修订展开。房庆说:“标准化研究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还是第一次,我们既无思想准备,又缺少组织重大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验。”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在专项下达时有明确的要求:专项研究要为我国技术标准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为构建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奠定基础,为建立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支持,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些要求已远远超出了以往研究的层面。

房庆回忆说,2002年5月通过论证的方案,是5个月没日没夜苦战,10余次艰辛修改的结果。每次修改后都请专家把关,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视角,他们大多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标准的细节并不熟悉,但对技术标准在国民经济及相关领域中应发挥的作用却深信不疑。这样,习惯于就标准而标准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们经常受到专家组的专家“站位不高”的、当然是善意的指责。方案修改后请专家组提意见的会议成了“过堂”会,甚至有在标准界颇有名气的专家留下了会后哭鼻子的“辛酸”往事。2002年5月,方案终于达到了专家们希望的高度,顺利通过了可行性论证。

“十五”标准专项以丰硕的成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但重要技术标准研究是个永恒的课题。能否得到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是进一步解决一系列更深层次问题的关键。房庆正在为此构思。他认为,搞“十五”方案时,我国刚刚入世,标准突然被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如专家所言,起初的站位的确不高。现在从容些,站位或许也高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更成熟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目标都十分明确,我们知道该做什么,而不再是泛泛的应对了。

创新思维

现行国家标准体制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构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标准化研究所所长于欣丽负责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研究的结论之一,是逐步取消行业标准,确定以自愿性标准为基础的标准体制。

于欣丽快人快语。她说,体系建设研究的难度主要不在研究本身,而在于思维创新和能否执著地守护思维创新的成果。自愿性是发达国家以及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技术标准的核心,这在我国的标准界、企业界以至整个经济界已成为常识。搞一个四平八稳、不痛不痒不挨骂的体系并不难,问题是我们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就应该选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标准体制。建立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不尴不尬的行业标准。很多媒体在报道行业标准时都写成国家行业标准,或者根本写成了国家标准,这不完全是记者的无知,因为行业标准也是国家的,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看,既然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就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目标之一,就是用自愿性的协会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取代行业标准,自愿性标准是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

执着于思维创新的成果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科研工作的协调是反反复复地征求意见。起初,很多部门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课题组则以扎实的研究面对每次研讨、每件回函。就在这反反复复中,课题组对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思考也更加成熟,将“取消行业标准”变成“逐步取消行业标准”。于欣丽说,各部门的意见也不无道理,我国目前的协会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刚刚起步,现在取消行业标准,会造成某些领域标准的真空。但她相信,在日臻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会迅速成长,行业标准的消亡是必然的。

管住过程

来到罗虹的办公室已经17时30分,本想约第二天的采访。罗虹说,自从到专项办,上班要按时,下班却难得准时,早已习惯了。

专项开始后约一年,现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的罗虹出任专项办主任。其实,专项办就设在科研处,一个部门两块牌子,但罗虹清楚,技术标准专项不是单纯的技术攻关,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有1000多个单位参加,104项课题,711项子课题,综合性很强,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极大。标准专项和其他科研项目甚至和绝大部分国家级科研项目仅在立项、验收两个节点上把关的管理模式不同,实行的是过程管理,每项课题都要进行季度跟踪、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专项办承办了不下20次的各类论坛、研讨、调研、检查、总结等大型会议和活动,还要建网站、出简报等。

自称是做“杂事”的罗虹和其他几位同事承担了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但她津津乐道的,是专项的管理借鉴了工程监理制度,从市场上请来科技公司作第三方监理,对课题进行评估的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组成的小组。罗虹说,这是重压之下的管理创新。

每项课题的季度跟踪、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即使由监理公司、评估小组负责的,专项办也要对各类数据和文字材料进行汇总和整理,涉及课题目标实现程度、经费使用情况、重大阶段性成果、支撑条件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计划等,这是专项组织部门整体掌控专项研究进展以支撑其决策,也是总体组对各课题提出指导性建议的依据。就在2月26日的验收会上,有关领导说,技术标准专项的管理,对其他专项以及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管理具有示范意义。

过程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在标准化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让罗虹感到很欣慰的是,没有技术标准专项,她不可能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触及这一科研管理的前沿,仅凭这一点,做再多的“杂事”也值得。

作者:徐 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