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典地板6年来的表现可谓风光。每一块欧典地板都被打上鲜明的3·15烙印;它荣膺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也是“进口地板”中惟一全部合格的产品;它曾是欧洲“百年品牌”,在德国,它曾获得过最高级别的“蓝天使”环保认证,它的地板因为“洋”曾卖到3888元/平方米的天价……
所有这些光环,在央视3·15晚会中一段长约4分钟的短片播出之后倏然消失。欧典在一瞬间陷入了一片口诛笔伐。
有人说,欧典的发生史,其实就是闫培金向人们讲述的一个漫长故事。欧典6年来的左右逢源,实际是给消费者的一记耳光,更是给监管部门的一记耳光……
追问1、“欧典质检报告有涂改”?
欧典地板被央视曝光虚假宣传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关于欧典地板的产品质量投诉纷至沓来,与此同时,陆续有知情人士向本报提供内幕。
拒绝透露欧典抽检结果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欧典地板在“不健康”的状态下能发展成现在这样,有很多内幕和招数,如更改质检报告、通过关系打通各种关卡等。这位知情人士没有向记者提供直接证据,但建议记者采访为地板商提供质检报告的国家人造板质检中心。
国家人造板质检中心主任吕斌表示,国家人造板质检中心的工作是对人造板质量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而检测分两种,一种是接受单位或个人的送检,任何个人、任何单位都可以向他们提出检验申请。另一种是受国家质检总局的委托,对人造板进行抽检,抽检是行政监督行为,抽检对象一般是市场上消费者反映比较强烈的产品。抽检结果都是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公示。
吕斌介绍,人造板质检中心每年都会承担抽检工作,在最近6年之内,也抽检到了欧典地板。记者希望告知欧典地板被抽检的次数和结果,吕斌表示拒绝,称要查询结果须经过上级部门。
吕强调,抽检有一整套很严的程序,不可能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形。
查看有关原始报告仍遭拒绝
昨天,又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反映,欧典在店面向消费者出示的质检报告,上面的数据与国家人造板质检中心出具的报告上的数据不一样,欧典方面对某些数据进行了涂改。
对此,吕斌表示,他不清楚欧典地板方面是否存在这种行为,因为他们没有职权去调查。但他承认,近期也有媒体记者向他反映过此事。
知情人士分析,欧典地板涂改的报告可能是送检产品的检测报告。记者希望能得到有关原始报告,仍遭到拒绝。吕称,虽然送检报告和抽检报告性质不一样,但他们受欧典地板方面委托进行检测时,即达成保密协议,所以不方便提供。但他透露,除了他所属的质检中心为欧典出具过检测报告之外,欧典也请其他检测机构出具过报告。
虽身兼两职却不想多谈
据介绍,国家人造板质检中心挂靠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但在业务上受国家质检总局领导。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办公室林主任昨天向记者证实,因为央视3·15节目曝光的是欧典地板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没有涉及质量检测问题,所以林科院方面没有进行调查。而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国家质检总局没有向人造板质检中心过问有关欧典地板的有关情况。
有关人士称,吕斌除担任人造板质检中心这一权威检测机构负责人外,还身兼地板协会秘书长职务,身份很容易引人联想。对此,吕斌表示,地板协会是地板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一个行业自律组织,作为一个正规机构,它有明确的章程和规定。对于外界对其身份的猜测,他没有多谈。
这个行业很多话不方便说
与吕斌有所区别的是,在被问及国家人造板质检中心是否对欧典事件也负有一定责任时,该质检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昨天向记者表示,“毫无疑问,我们也有责任”。
他说,欧典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问题,可以说欧典地板闯过了非常非常多的关卡。“如果有一道关口卡住了,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
这位业内资深人士意有所指地批评道:“我们不能做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事”,“我对这个行业很了解,有些话现在不方便说,只能等到退休了”。
这位颇有正义感的人士强调,作为权威的检测单位,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站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立场上,对国家负责任,对消费者负责任,而不是给国家和政府抹黑。
欧典地板究竟绕过了哪些关卡?这位人士表示,他对此事非常关注,所以很疑惑,像欧典这样连生产场地都没有的企业怎么能拿到生产许可证,后来竟然能拿到免检许可证,并获得“3·15标志认证”?这些问题不得不让他质疑行政职能部门或某些政府背景的组织的监管作为。
追问2、欧典如何获得3·15标志
于获得国家免检优待及“3·15标志认证”一事,记者在欧典公司网站上找到一张2003年7月由中国消费者协会颁发的证书,证书称“欧典牌复合木地板系列商品为中国消费者协会《3·15标志》商品”。记者昨天致电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武不愿意就此事作出解释,仅表示“工商部门正在就此案进行调查,中消协不方便发言”。
中消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昨天则对记者私下表示,欧典地板经央视曝光后,中消协非常尴尬。“肯定会在适当时候就此事向社会作出说明,但现在中消协暂时不会说。”
记者了解到,中消协对申请“3·15标志认证”的产品,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与审核标准”。当年,中消协对欧典地板进行过市场销售状况、服务质量、投诉与消费者反映等多项审核。
到本报截稿时为止,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公布的“近期获许使用《3·15标志》名单”中,由“北京欧德公司”生产的“欧典地板”产品仍名列其中,其“截止使用日期”为“2007年8月1日”。
追问3、假面纱6年为何没被揭开
对于欧典地板在外包装上标注“Madein Germany”、“欧典(中国)有限公司”等字样,最终都被曝产地实为中国,而“欧典(中国)有限公司”根本未曾在工商部门注册一事,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刘健昨天没有作出回应,刘健称,工商正就此事进行调查,此时尚未得出结论,所以不便解释。
追问4、欧典生产许可证存疑问
者昨天从国家质检总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了解到,如果企业没有生产厂址,“绝不可能”领到生产许可证。那欧典地板这种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的企业,怎么也能得到生产许可证?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
记者希望核实欧典地板是否取得了生产许可证,该工作人员称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十万多个,他无法帮忙核实。记者昨天致电欧典地板询问是否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总裁助理闫广才说:“这个是肯定的,正规的企业肯定有。”另一位负责人则表示:“如果我们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怎么能进行生产呢?”但他们没有告知公司生产许可证的详细情况。
记者曾前往位于南四环的欧典企业总部进一步了解情况,但工作人员称主要负责人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记者未能核实有关情况。
揭秘:知情人士称欧典钻监管空子
一位对欧典地板发展状况较了解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欧典被曝光决非偶然,他们被揭开面纱是必然的。
知情人士称,欧典只是在德国等一些国家注册了商标,刚开始运作时是从德国进口地板在国内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进口量只占总销售量的很少一部分,“大约不到10%”,主要是让国内一些加工厂贴牌生产。所谓贴牌,是指在别的企业生产的地板上贴上自己的商标,这种方式在地板业是公开的秘密。
这位知情人士表示,最开始欧典走进口路线,产品由海关等部门“把关”,无须质检部门监管。但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欧典大部分产品改在国内生产。这样,海关管不着了,而质检部门却没有把它纳入到监管范围,因为欧典没有自己生产加工地板。“可以说这是钻了监管的空子。”
另一位与欧典地板主要负责人很熟的专家也表示,这种方式被欧典运用得比较成功,这也直接帮助欧典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壮大。“依目前的知名度,欧典其实大可不必借‘德国品牌’造势了,那样就不会被曝光,这是他们最大的失误。”
昨天,天津海关新闻办付小姐告诉记者,天津海关统计处通过电脑系统查询,没有发现近期有品名为“欧典”的地板产品进口。在查询过程中,工作人员输入了“欧典”和“欧典地板”,结果都未查出来。
欧典模式冲撞监管空白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贴牌生产这种经营方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欧典案暴露出来的监管空白问题值得有关行政执法部门重视和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欧典地板有进口行为,而质检部门对进口产品的监管存在空白区,所以使得欧典脱离质检部门视线范围。“监管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同步跟进。”他说。
部门之间存在监管缝隙
“欧典的发展轨迹,展示了一种新情况。”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辛向阳认为,对这种新情况,政府部门应认真研究,如何让几个部门形成一种相互配合的监管机制,产生联动,比如海关、质检、工商有效联动。
“欧典的行为,反映政府各部门之间存在一个监管缝隙。市场经济新情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不断完善监管链条。”
“欧典做的是国内生产,打的却是进口的牌子,这种做法其实是典型的欺骗。”仲大军说。
反思:欧典地板事件折射政府监管缺位
华夏时报:欧典地板事件的发生,折射了消费领域的哪些问题?
刘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欧典地板事件,再次表明建材领域商家诚信度的严重缺失,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这背后隐藏着商家对良知、对诚信的缺乏,也意味着我们消费者的不成熟、不理性、不睿智,2008元/平方米的地板怎么能信呢!
欧典地板事件也表现出政府部门对市场准入的后续监督的力度不大,致使他们能逍遥于法律和伦理之外长达6年之久,这实际上是一记警钟,提醒政府监管部门,从工商到质检以及其他相关执法部门运用好法律赋予的行政调查权力、行政处罚权力、行政监督权力、行政指导权力维护市场中的不公平交易秩序以及企业之间不公正的竞争秩序,这是一个启发。另外,消费者还要睿智起来,要理性消费,同时要有洞察能力,这是消费者保护的第一道屏障。
华夏时报:行政执法怎么样才能杜绝这种情况?
刘俊海:把好市场准入关,不只是加强事前监督,还要加强事后监督,对广告市场的监督我们做得还是不到位的。欧典到处做广告,做“2008”的广告,就在工商局的眼皮底下,工商局以后要保持相应的警惕,公开骗人要重罚。
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但不要无所作为。搞市场经济以后,我们鼓励市场自立,但并不是说政府部门靠边站,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对消费者保护的行政力度。
保护消费者的方法除行业自律外,还有靠政府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媒体、消协)。但我觉得最大的保护伞就是行政保护,民事追诉的成本太高,妨碍消费者的维权进程,所以,政府部门应大有作为。我想,政府部门应该总结教训。
华夏时报:如何看待欧典打进口旗号逃避监管行为?
刘俊海:这只是一种诈骗的手段而已,只能算雕虫小技,以前也有过。他们说是德国进口的,去海关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很简单,看看有没有这个单子,单子上的量有多大。另外,我们的工商部门给德国的企业注册部门发个函,问一问就可以知道是否存在总部。所以,这种跨国境的、打着国际品牌的诈骗没什么高明的,关键是政府有关部门提高责任心。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商家,但是对商家来说,它的克星还是政府,是公权力,现在来讲,消费者还是不被商家所畏惧的。
追访:央视:欧典问题调查耗时40多天
从2006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正式成立“3·15晚会剧组”开始,该台记者就接到数个关于欧典地板的消费投诉。随后也有知情人透露,欧典企业宣称的德国总部其实并不存在。
接手这一投诉的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并不认为这条线索可靠,但是从春节开始,记者就对这个事进行核实——先后去了在华北、华中、华南做周边的消费调查,耗时半个多月。
回到北京后,记者曾3次赶赴通州,调查欧典地板的加工生产情况,也去过位于门头沟以及大兴的加工工厂。有一次,记者以欧典经销商的名义暗访了位于通州工业区张湾镇一个加工工厂,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个欧典所谓投巨资建立的生产基地其实是吉林森工的木地板加工工厂。在那里,记者跟工作人员聊天,最终证实,那里就是欧典木地板的一个加工工厂。
之后,记者又去了欧典地板的销售点,光是大钟寺、蓝景丽家等几个家居市场,记者就去了好几趟。在一个卖场,记者看到了继2005年出现的2008元/平方米的木地板之后,欧典推出的另一高价产品:3888元/平方米的欧典木地板。
此后,记者见到了欧典企业总裁闫培金,与之进行了大约30分钟的对话。对话中,闫培金曾告诉记者,欧典是一个百年品牌,其在德国的“总部”位于罗斯海姆市。
然而,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的情况是,欧典在德国根本没有所谓的“总部”。为了核实这一说法,中央电视台驻德国记者在当地进行了实地调查。他们赶往罗斯海姆市四处寻找,最终一无所获,经向当地工商部门核实,所谓1903年成立的“欧典”企业根本不存在。
到此为止,记者相信,德国欧典神话可能是一个人为编织的骗局!此前,一位记者采访了几位国内地板行业的资深专家。有一位专家就告诉他,欧典实际在给大家“讲故事”。国内很多木地板企业就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很多企业不存在“进口”一说。
在调查过程中,有知情人提示,欧典地板向消费者展示的产品质量过硬的质量检测报告绝大多数是经过改动的。记者致电国家人造板检测中心寻求帮助,但被拒绝。
央视记者说,为了核实知情人提供的信息,他们先后向工商部门、质检部门了解情况,拍摄的大量画面尽管最终没被用上,但是为客观了解事情的全貌提供了条件。
至此,40多天的调查结束。记者说,晚会播出的4分多钟的画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新闻的背后,他们掌握了大量素材。这一新闻调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网友评论
●态度坚决型
□以后凡是发现哪种产品造假,除了必要的处罚外,全国都不许再卖该产品,让其永无出头之日!提高造假的惩罚成本,有助于治假!
▲有一个欧典就揪一个欧典出来!虚假宣传,凭借虚假宣传标称超级高价,并且根本就与地板质量不成正比,这算不算欺骗消费者?为什么欺骗消费者还不让曝光?
●“严重”气愤型
□什么叫欺诈?2008元/平方,如果没有德国总部的宣传,他要2008元别人能买么!这是典型的利用部分消费者的“便宜无好货”,“宁买贵的,不选对的”的心理大捞一笔,这样的企业别说是6年,就是60年,也得下重手!
▲欧典,遵照不诚信的操作方式,死得其所,但确实可惜。更可惜的是多少没被揪出来的品牌还在继续欺骗消费者。
●推理类比型
□贴牌生产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很多世界名牌也是贴牌。NIKE鞋在福建生产能卖到1000多元,品牌附加值占了绝大部分,如果美国电视台按照央视的逻辑,早该把NIKE打进地狱,根本不会有今天在全世界的流行。
▲耐克不能和欧典比。耐克是贴牌的不假,可人家贴的正大光明,鞋上标的清清楚楚MADEIN CHINA。可欧典玩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国产货非要吹成是德国进口,这能相提并论吗?
●逻辑探索型
□对于本土品牌,是爱护型的批评,还是恶毒型的攻击,央视应掌握好这个度。
▲对于这次欧典地板厂家进行虚假宣传的事件,德国国家电视台认为,这与中国有关管理部门监督不严有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