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再退一步——手机支付两大标准阵营之争,很可能以“银联标准”的暂时胜出而告一段落。
记者在14日举办的2010移动支付中国峰会上获悉,中国移动已于日前下发内部文件,要求停止基于2.4G移动支付标准新项目的试点(原有老项目不在叫停之列)。不过,“这并不表示中移动放弃2.4G的标准。”中移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就在许多从事移动支付的厂商对中移动“态度模糊”颇感迷茫之际,记者获悉,在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的牵头下,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和央行等相关单位近期就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手机支付标准出台在即。
两难选择
针对自主研发的2.4GHz手机支付标准,中国移动到底是选择“放弃”,抑或“坚持”?在中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黄更生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
黄更生指出,通过去年的试点推广,目前2.4GHz用户在全国已达35万,且市场投诉率低于普通SIM卡,可以说,2.4GHz已经完成了其在业务试点阶段的任务。现在,“中国移动放缓了2.4GHz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的脚步,主要是为了完善2.4GHzRFID-SIM卡产品,将其推到一个更高的产业高度,并成为业界标准。”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标准的选择确实两难。目前中国移动2G用户将近五亿,且手机终端类型有3000多种。如果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手机支付标准,如13.56MHz的NFC,就必须采用定制手机方案。推广业务的时间周期、终端成本以及专利成本都十分巨大。但如采用2.4GHZ标准,POS机的铺设及更换RF-SIM卡的成本同样难以负担。
两手准备
两难之下,中移动的态度显得“暧昧含混”,众多从事移动支付的厂商不得不做两手准备。
记者昨日在会场看到,多家企业都展示了双频读卡器:即可支持中移动的2.4GHZ,又可支持银联的13.56MHZ。不仅下游厂商,在手机支付标准未定之际,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是两手准备,同时支持两种标准。对此,与会的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秘书长王立建呼吁,要加快中国移动支付标准的建立,这样才可促进产业和谐有序的发展。
“抛开运营商和银联之间的利益之争,但单就两种标准而言,优劣之分确实难以取舍。”长城开发支付终端事业部的一位人士表示,目前,13.56MHZ必须更换手机的问题可以通过在手机上加装天线来解决;而银联POS机终端不兼容2.4GHZ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加装模块来解决。但这都仅限于技术层面的讨论。专注于移动支付平台开发的创博股份公司个人媒介开发部经理唐雨向记者介绍,中移动新建一个POS终端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更换一个RF-SIM卡的成本在150元左右,如果大规模展开,成本过高。虽然技术上中移动也可在银联的POS终端机加装2.4GHZ模块,但银联肯定不愿意。而且银联在原有的POS终端机加装13.56MHZ模块的成本很低。
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移动主推的2.4GHZ的手机支付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基于2.4GHZ的RF-SIM卡一旦损坏,用户将无法取回手机钱包里的余款。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移动目前的发展更倾向于银联的标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厂商人士告诉记者。
链接:移动支付业务标准制定工作启动
从8月27日召开的2010中国移动支付应用发展大会上获悉,基于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支付手段正在探索阶段,移动支付业务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开始。
移动支付业务是“十一五”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城市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据中国联通北京公司数据部总经理王学毅预计,2009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总体规模约为10亿美元,2012年将达到180亿美元。
王学毅表示,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具有庞大的终端用户和积极的产业导向,软件商、终端厂商、银行等众多成员开始涉足移动支付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安全问题也很突出,移动支付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认为:“目前移动支付产业最主要的还是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如果标准不统一,产业链就难以成规模、成本就降不下来,资源就难谈共享,移动支付业务也就发展不好。”
据谢雨琦透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等相关单位一起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这表明跨行业、跨部门合作推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开始。
在标准方面,中国银联已经联合运营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服务提供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组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构建移动支付标准体系,以促进产业环境成熟。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助理总经理肖波介绍说,因为移动支付产业涉及到的参与方太多,产业链太长,为制定统一标准工作增加了复杂程度,因此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为了实现顺畅的交流和沟通还要制定一个端到端的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