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品牌建设,既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顺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既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又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绿色经济发展。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尺”,对农产品实行“田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结合和依托本地区特色产业板块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一要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针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有计划地制定涵盖生产全过程的完善的标准体系。二要对农业标准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管,严格农民依“标”种植,企业依“标”生产,按“标”加工,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牌销售的状况,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现代市场需求。三要加强标准信息联系和对接,建立农业标准信息平台,并建立和形成镇、村、大户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
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坚持“市抓经济带、县抓经济区、镇抓万亩片”,积极推广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规模开发,推进特色板块集中连片发展。
全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要以工带农,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提高产品质量,激活品牌“源头”。发挥地方特色明显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相结合,与品牌农业、创汇农业、休闲农业建设相结合,“创一个地标,兴一个企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基础上,逐步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培育市场主体,舞动品牌“龙头”。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种养大户是打造农业品牌的主体,培育品牌必须舞动主体中的“龙头”。要通过抓农业标准化龙头,壮大品牌规模;抓农产品加工龙头,提升品牌竞争力;同时,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开发高科技含量新产品,培育名特优新品种。
强化推介营销,壮大品牌“块头”。发展现代农业,要走营销之路,扩大市场效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组织规模企业申报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扩大品牌效应,以品牌效应壮大品牌“块头”。
搭建公共质量检测平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检测项目建设。围绕地方政府经济工作思路,增加公共检测项目,打造技术装备精、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农产品、食品等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
完善检测服务体系。在检测体系建设上,统一规划质监、农业、卫生等部门的检测资源,盘活存量,避免重复,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业及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为依托,以市县综合质检机构为骨干,以社会法定、规范实验室为延伸的检验检测体系。引导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公共平台的建设,加强检测检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着力解决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快”等突出问题,打造技术装备精、检测水平高、支撑能力强的“一体化”检测检验品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将发展品牌农业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从技术业务、生产组织、资金投入、产品申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一要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品产区、品牌农产品集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上档升级。二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三要落实政策扶持机制,制定、完善和落实扶持农业品牌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严格品牌奖励兑现,加大对发展农业品牌的投入,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将农业标准化项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五要建立维权打假机制,整合各相关执法部门力量,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的保护和监督,维护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三品”认证等品牌形象,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现代农业的发展。
(作者为湖北省黄冈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