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岛检验检疫局结合法定鉴定业务工作实际,成功研发了“口岸法定鉴定业务信息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构建了全省口岸法定鉴定业务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信息预警管理,提升法定鉴定业务工作效率。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法定鉴定信息工作管理规定》、《进口大宗货物分港卸货法定鉴定工作管理规定》对法定鉴定业务信息的管理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间鉴定信息的交流提出了要求,由于目前检验检疫所使用的CIQ2000综合业务系统为早期开发,对法定鉴定业务不合格信息的统计上报、信息预警管理、各口岸间多港分卸信息互动等方面的支持不够完善。
为此,一线人员不得不通过人工制表、手工汇总的方式报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同时还影响数据准确性;主要采用电话或传真的方式沟通多港分卸信息,资料留存难度较大、容易丢失,全流程掌握各港的具体分卸数据难度较大,无法对船舶的历史鉴重参数(船龄、船舶常数、船舶经验系数等)进行全面掌握。
原有的鉴定业务信息管理与沟通方式,难以满足法定鉴定业务发展的需要,黄岛检验检疫局为了规范法定鉴定信息管理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文件精神,自主研发了“口岸法定鉴定业务信息预警管理系统”,实现各口岸间信息互动与共享、提高法定鉴定信息利用效率。
建立大宗散装货轮船舶鉴重档案
散装货轮常常往返于省内多个口岸,各口岸掌握的散装货轮信息较为分散。该系统可整合省内各口岸资料,建立全省共享船舶历史数据库。鉴定人员遇到溢短量或船舶常数异常等特殊情况时,可以通过系统追溯该艘货轮历史资料,帮助查找分析原因、快速处置。
提高法定鉴定业务信息管理水平
《法定鉴定信息工作管理规定》对法定鉴定信息分类、收集、报送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但目前法定鉴定信息管理主要靠人工方式,效率较低、容易出错、数据分散、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使用该系统后,全省各地鉴定人员通过任何一台接入检验检疫内网的计算机均可进行信息录入、审核、查询、报表等工作,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准确性。
畅通各口岸卸货信息互动渠道
《进口大宗货物分港卸货法定鉴定工作管理规定》要求各卸货港鉴定部门应加强信息互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找不到联系人、传真图表不清晰、容易丢失资料等问题。通过该系统,各口岸鉴定人员可快速发布或获取各港卸货电子资料,全程掌握各港分卸具体情况,提高出证质量。
加强业务预警信息管理效率
通过该系统建立专门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方便山东检验检疫局主管部门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对全省法定鉴定业务工作的管理。对于出现严重短重、经常短量或规律性船舶常数异常的船舶,可提醒各口岸高度关注;对于因图表不准不具备鉴定条件的船舶,可以要求报检人更改计重方式。而且通过设置关键词搜索入口,一线人员可快速查找相关预警信息。
黄岛检验检疫局法定鉴定工作人员表示,“口岸法定鉴定业务信息预警管理系统”成功研发,构建了口岸法定鉴定业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口岸间船舶鉴重参数的历史积累与共享、多港分卸资料的快速发布与网络共享、法定鉴定业务异常信息的无纸化管理与在线共享。其数据采集与共享的网络化、数据筛选的智能化,有力保障了法定鉴定业务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准确性,为科学预警提供信息保障。高效率的预警信息管理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口岸法定鉴定工作的执行力。
链 接>>
黄岛检验检疫局在开展法定鉴定业务中,注重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寓“把关”于“服务”中,在服务外贸发展的过程中体现把关职能,受到工作对象的普遍认可,取得良好成效。法定鉴定业务承接后,黄岛检验检疫局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开展鉴定业务。
据统计,从2010年6月13日零时至8月31日24时,法定鉴定业务试点期间,施检货物312批,2368.4万吨。水尺计重184批,重量1591.9万吨;容量计重128批,776.5万吨。发现水尺短重79批,32064吨,货值468.4万美元;发现容量短重28批,2893吨,151.1万美元。其中短重超过0.5%的货物28批,同比增长22%;重量19144吨,同比增长21%;涉及货值280.9万美元,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