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9月3日-5日在天津举行。9月5日上午举行全体大会,主题为“节能减排与中国汽车产业战略选择”,国际能源署高级交通能源专家Lew Fulton博士做演讲。
主持人: 节能减排标准法规是非常重要,特别标准引领了一个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更加关键的是节能技术,我们用什么样的节能技术?目前,在传统内燃机方面,它的节能技术的情况怎么样?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提升的空间如何?我们接下来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国际能源署高级交通能源专家Lew Fulton博士,他演讲的题目是《2010年对节能技术的展望:实现世界交通部门的深度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大家欢迎。
Lew Fulton:大家好,我对这个工作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的主持人说了我们会改变一下主题,从刚才的演讲当中我们更多谈到的是污染物,我今天将会谈一谈能源,还有二氧化碳相关减排的问题,我将会从全球的层面视角谈一谈我们在走向何方,我们需要考虑做出哪些改变?
我在国际能源署工作,位于法国,我们对很多成员国家工作,现在中国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一点。今天我将会汇报一个新的研究,我们最近发布了这个研究,关于2050 REA的减排技术展望,我们考察了如何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到2050年减少50%,这是与RPCC相一致的,就是要减少损害和危害。
这个报告里有非常大的信息,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东西,但是我们确实需要改变、变革,在能源技术方面,在应用技术方面以及我们利用技术应用速度方面需要改进,这样就可以带来变化,迎来一个可持续的能源使用的模式,在我们自己设定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点。今天我们要看到一个好消息,就是我们过去两年发现,有几条好消息,我会提到其中一些,还会谈一谈我们需要哪些政策,还有哪些利益和成本在这个减排方面。
首先简单看一看国际能源署的背景。
全世界,2007年到2050年我们设定的这个目标,我们要在2050年有一个技术展望,我们希望有重大的政策,这样可以知道在整个能源经济方面,我们要有很多。在接下来40年,从2007年到2050年共43年,我们会有一个整个的展望。在OECD经发国家和非经发国家,它们的能源需求是不一样的,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注意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它们的经济发展会非常快,在发达世界它们能源需求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总归要有一个限制,不可能使它的经济发展永远需要这种过高的能源需求。
现在谈到能源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REA关注了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工作,这是我们的一个技术展望。你可以看到,如果你看到前面两个颜色的话,这是非传统石油,液态天然气,这里包括非传统石油,我们谈的是我们认为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对未来的石油供应你就知道是什么情形。我们还会在产量方面有增加,如果保持今天的这个水平,我们就需要非常大的投资,需要投入新的产能。我们对于未来的产量需求是非常大的,这个产量的需求将会到2030年达到现在沙特的6倍,所以我们需要增加很多总产量,会达到6400万桶,非常多,所以有必要考虑如何有效使用。
下面看一下在未来的一些情景。
前三个图是基准情景,像我们经常谈论的在交通部门,在接下来30年如果不改变的话,能源消耗会增加1倍,翻一番。所以在VIP圆桌会议上我们谈到了中国能源需求以及中国的能源供应,还有中国能源需求的限值在哪里?我们想这种限值讨论非常重要,因为石油供应不可能是永远没有限制的,所以这个需求跟供应比起来,还要考虑到价格的问题。另外三个图是其他三个未来不同的情景,我们认为是可行的情景,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情景,但是我们同时认为我们需要实现这些。如果我们想减少石油依赖性问题的话,实现石油安全,我们就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就必须实现相关的情景。
第一个情景,我们可以指出来的,所有的可持续情景都是用蓝色这个次,可能因为蓝天表示一种非常好的情景,所以说每个情景我们是用的蓝色在前面。如果我们可以采取更加高效的模式,比如采取一些高速的铁轨、长途车,比如汽车、飞机都可以更加高效地燃油经济性提高的话,这样就会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我们看到这个图形,尤其是有25%的减少,这是它的目标。这样的话,在能源方面就会减少20%的使用。
第二个情景,这是我们技术的情景,是最大的使用新技术可以实现的情景描述。我们看到这里的情景,它可以减少40%,减少得更多。还有对于石油的依赖减少50%,考虑到电力等等这样的能源。如果这两种情景结合起来的话,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可以使用很多完全的技术。这样,尽管未来的交通量会增加一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使用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实现很好的减排。
我们看到CO2,还有能源安全,我们看到如何减少二氧化碳,在交通部门减少这种二氧化碳,我们使用不同技术还有方法,最上一条线展示的是基准情景,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每年开发量15个级吨。我们看一看如果这种情况在整个行业部门发生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此之外,我们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减少到底部,我们可以减少全球的二氧化碳减少30%,这就是根据RPCC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综合地使用各种车辆,各种燃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同的要素,做很多工作,在以上两种情景上开展工作,这样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还有交通部门,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减少这种参数,减少30%,我们认为这是可行的,我们需要获得,还有其他的,比如卡车、轮船、飞机等等,这样我们可以减少能源的使用,到2030年减少30%到50%,这样可以继续改进。
这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减少50%的燃油强度是非常重要的,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先进的技术,这样的话就可以最终进行改进。这是改进的内燃机的效率,我们认为插电式混合电动车在现在基本可以启动,还有就是纯电动车可以在五年后开始,还有燃料电池车我们认为这可以在15年以后启动,可能是2025年这样的时间。将来电池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大量低碳的、我指真正意义上的低二氧化碳型的方式,可持续的生物燃料。先进的生物燃料在2030年占到交通部门燃油的12%,到2050年占到25%,重型卡车等等。传统车型已经不是非常好的选择,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减少25%,到2050年与基准年相比的话,实现车辆和飞机出行25%的削减,我们要改变出行的方式。
现在有哪些好消息呢?我认为,今天还有一个外国专家会提到,我相信有一条好消息,中国现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参与了这个进程,我们有非常严格的燃油标准,现在这个趋势在过去几年呈现得非常好,我们应该看到在2015年有一个好的减排。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国家来践行这个标准,甚至超过2015年这个标准,我认为人们可能和我观点不完全一样,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长期的目标,需要时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是如何走向,还有相关的政策。当然有些目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这是一个方面,我们正在往正确的方向走。国际能源署和其他组织已经推出了全球燃油倡议,这些倡议当中,鼓励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同时也在做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所要实现的就是我们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可以减少50%,相当于在2030年世界范围内实现新车油耗减少50%,所以我们有很多活动,有网站,可以在网站上分享上面的信息。
我提到先进技术的大量使用,还有全世界范围内的情景,所以与基准进行了相比,我们认为有些车要推出新的车辆减排,我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作为分地区进行的研究,我们研究的中国的情况,中国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非常类似。
在这个情景方面,3%的改善率,持续改善25年,同时全世界是1.8亿数字,还有插电式混合电动车、纯电动车在2020年这个数量会增加,并且会非常大的数字。在2030年我们将会销售每年3000万台新能源车,到2050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电动车将会进一步增加,还会看到新能源驱动的这些车辆的大量使用,2050年电动车会有大发展。
这个世界我们不会看到所有都是好处,在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中,在2030年,我们会看到未来的好处。接下来十年的情况,尽管这十年目标实现起来会非常有挑战性,但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国家到2020年,中国到2010年的目标已经听过了,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就可以知道2020年之后,500万辆车辆将会在全世界进行销售,在这种情景下的电动车,尤其在中国,这将会在全世界有2000万混合电动车,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对于很多车辆都是这样,2000万辆只是占到届时整个汽车产量的2%左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多么重要的话题。
现在简单谈一谈生物燃料,这都是关于这种情景,蓝色情景,从经济角度来观察,这是非常困难来了解这一点,所以减少石油需求在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会降低石油的价格,根据我们的建模工作,我们看到每天有10万桶的需求,还有石油价格的影响。
我们希望在2050年每桶油价格可以减少70美元,这样的话这个世界可以承受这个能源的需求,并且对它的产量能够消化。你看到这个黄色的是氢驱动的汽车,我们将花更多钱购买氢汽车,我们还会花费230万亿,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车辆还需要买这些车,这是非常巨大的市场,所以会超过200万亿。
这个是在蓝色的情景下的一个展望,所以电池的价格也会不断下降,所以未来发展电池车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如果只看到效率方面的话,电的价格也会不断下降。如果可以减少燃油的话,燃油价格减少可以弥补成本的话,就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电动车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展望。
还有一个图,展示的一个较低石油价格,还可以减少20万亿。
最后,我们现在的方向和政策导向,我们面临一个革命,我们看到更多的科技能够研发出来,这种益处会抵消我们付出的成本,而且会带来经济的益处。
主持人:感谢Lew Fulton博士的精采演讲,Lew Fulton博士提出几个数字引起我们的注意,公交车或者卡车减少30%到50%,电动车从2010年到2015年就可以开始了,并且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的启动开始,投向市场。另外给我们一个大概念,说到2050年新能源汽车可能会达到80%左右,他的报告应该说给我们很好的一个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