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检验检疫局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为保障质检事业健康发展,党风廉政建设要常抓不懈,坚持形式的多样性、制度的有效性、监督的前瞻性以及与业务督察的同步性。
以人为本,坚持廉政教育的多样性。党风廉政建设要始终把关心、爱护干部职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一是讲究教育的层次性。宁波检验检疫局在处科级干部中每年举办一次读书思廉活动,要求人人撰写读书心得;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读书思辩活动,以分支局或处室为单位组织针对青年人易产生困惑的思想实际为题目进行层层辩论,在辩论中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二是讲究教育的针对性。宁波检验检疫局党组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中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了10年10人评选活动,对建局10年来在廉洁自律等10个方面最为突出的10位优秀代表进行了事迹巡回演讲。三是讲究教育的多样性。抓廉政建设,既有局级领导的大型党课,也有普通党员的微型党课;既有以漫画形式诠释《廉政准则》,也有故事形式弘廉扬廉;既有与重点敏感岗位工作人员的集体交心,也有廉政网站上领导与群众的交流互动。四是讲究教育的大众性。从局长到一线检验检疫人员,从新进人员到老同志,从公务员到聘用人员,人人参与、人人接受教育,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突出重点,坚持制度的有效性。制度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宁波检验检疫局坚持把建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新进人员廉政教育制度,每年新进人员都会被安排接受专门的廉政教育以及廉政知识测试,以制度形式保证新进人员的入门廉政教育关;建立领导干部接受教育的登记制度,每年处以上领导干部按规定将接受廉政教育的情况进行登记,并记入廉政档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据;建立廉情预警机制,使廉情早知道、早预防、早提醒、早分析、早控制;建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这项机制运行后,宁波检验检疫局的廉政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先后开辟了文化长廊、廉政书角、廉政网站、廉政短信、廉文荐读、“廉政在线”等阵地。开展了读廉书、写廉文、辩廉题、唱廉歌、编警句等活动,向干部职工家属发“助廉倡议书”,与企业签订《检企行风廉政共建协议书》,与廉政监督员共建《行风廉政责任书》,形成了自身养廉、家庭助廉、社会督廉、检企共廉的廉政氛围。目前,宁波局廉政文化不仅上书面、上墙面,还进网络,全局尊廉崇廉的氛围不断浓厚。2010年初,该局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一批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
解放思想,坚持廉政监督的前瞻性。宁波检验检疫局始终把超前监督、有效监督作为该项工作的重点。一是探索审计工作程序前移。提出了“拟离-先审-后任”“三步走”的工作模式。审计部门对拟离任干部先行审计,在审计有了结论后,局党组结合审计评价对被审对象进行任命和调整。同时,加大任中审计的比重,审计工作的重心逐步转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领导干部进行任中审计上来,将事后监督转到事中监督上来。二是通过管检分离的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实施权力的合理界定和科学分设,改变在检验检疫工作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自己监督自己的不合理现状。三是探索一线检验员监督的关口前移。在出口工业产品实行“准入管理+分类管理+监督管理”的检验监管“三管理”模式,检验员不能独立掌握企业产品出口的生杀大权,稽查部门还要对产品进行巡回突击稽查,检验员权力得到了有效制约,从源头上杜绝了检验员执法的随意性。四是加大一线检验检疫人员轮岗交流力度,改变了检验员是企业“专管员”现状,分解了检验员的“一亩三分地”,减少了廉政风险。同时开展了检验检疫岗位能力认定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保证了一线检验检疫人员轮岗得到顺利实施。五是探索建立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实行电子视频动态督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检验检疫人员的现场执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评价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规程执行,确保现场发生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和改正。
创新理念,坚持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质量督察的同步性。行政和工作质量督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宁波检验检疫局积极探索行政监察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实施业务工作质量督察,既化解业务风险,又防范了廉政风险。一是对现场检验检疫结果进行验证督察。在检验检疫业务人员完成现场查验后,督察人员在不通知其本人的情况下,对其刚刚进行完毕的检验检疫流程进行核实,对检验检疫结果符合性进行验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纠正,督促一线人员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责任心。二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开展针对性的行政督察。通过对企业诚信信息、出口退货信息、国外通报信息等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风险分析。对属于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一步查找系统性和区域性的工作质量问题或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