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已公布半年多了,物流企业综合评估活动有哪些新进展和作用?全国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主任丁俊发作了介绍:
第一,《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该标准的发布实施被新闻媒体评为2005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之一,这本身就说明,这一国家标准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普遍确认。
第二,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和首批A级物流企业公布后,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企业特别是物流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依据标准申报评估十分踊跃,又有50多家企业进行了申报。通过申报活动,国家标准所制定的各项规范性技术要求在企业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依据标准进行的企业评估活动得到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物流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国家标准公布后,各地省市物流主管部门十分欢迎,纷纷把贯彻执行标准作为推进地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不少地方还把企业等级评估和制定物流业发展政策相结合。同时,各地物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物流企业评估活动,组织各地物流骨干企业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对于标准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进入A级名单的物流企业优势明显、业绩突出。一是无论运输型、仓储型或综合服务型企业都在努力向物流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二是在运用物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点有所创新。三是效益明显提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2家物流企业调查,2004年的业务收增长了36.4%,其中A级企业尤为突出。
通过综合评估,已经先后公布了两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第一批26家,第二批32家,其中5A级企业15家、4A级企业17家、3A级企业16家、2A级企业10家。综合评估对物流企业有什么作用、对全国物流业发展有什么作用,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有三点是肯定的,一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标准引导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目的,严格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企业在申报前首先自检,对照标准发现经营管理中的差距,提出下一步如何改进的方案。在专家组评估过程中,专家组对企业进行严格诊断,从不同方面提出企业需要改进或进一步完善的环节。申报5A级企业还要经过评估委员会集体答辩,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调整发展方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有效地促进了物流市场的规范发展,物流需求更加倾向实力强、服务优、信誉好的企业,不规范的企业和各种不规范行为将受到遏制。三是促进了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5年物流企业50强排序,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37家税收政策试点企业中不少是A级企业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依据标准进行的评估已经进行了两批试点,申报企业也很多,全国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采取以下措施保持来评估的公正性。
主要是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企业自愿。标准不是法律法规,也不是行政性文件,只是一个从技术层面提出不同等级企业需要达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要求的推荐性规范。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合资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企业是否参与物流企业评估活动。
第二,严格坚持标准。参与评估活动的企业最终能否取得申报的A级级别,取决于能否达到国家标准所设立各项指标的规定性要求,经过规范性的评定程序,达到要求的企业即取得相应的级别,达不到要求的则不能取得。标准不能随意降低或提高,除严格坚持标准外,不能有其它条件。
第三,不设数额限制。依据国家标准进行物流企业评估是对企业现有经营状况和能够提供的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服务品质所达到的水平的一种客观认定,不同的等级标准也只是这种能力和品质的标志,既不涉及物流行业准入门槛的行政设定,也不是企业“评优”和“排序”,只要企业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要求,都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相应的物流企业等级,无论哪一等级,都不设额度限制。
第四,突出物流服务特点。为创造公正的评估环境,使所有参评企业都能从同一个起跑线上进入评估程序,评估工作严格依据标准对物流企业的界定,参与评估的企业必须符合标准对“物流企业”质的规定性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则不予评定。各项指标评定也要突出物流服务的特点,如物流服务营业收入(包括货运、仓储、综合物流收入)必须和企业贸易等其它收入相区别,贸易等其它收入不能作为物流服务指标参与评定。
第五,公开、公正、公平。为使评估工作具有最大限度的透明性,在试点期间,所有评估文件全部对企业公开,并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网公布,请全社会实施监督,从制度上严格防止任何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为防止审核员弄虚作假,评估委专门制定了《审核员工作守则》,从7个方面严格约束审核员的行为,严格禁止审核人员与被审核企业有任何经济利益的往来,如发现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
通过两次评估实践,我们也发现了在指标设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评估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在今后的评估中,要通过制定标准的实施细则等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