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各行各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最后交付往往需要几个甚至几十个工序才能完成,企业从多个供应方采购产品或将部分零部件以致工序完全分包到其他企业生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虽然目前大部分工业产品出口企业都已制定了外包企业控制“评价准则”,但并不充分适宜,且企业执行力不足,致使产品出现质量隐患,并导致不合格产品出现。
对外包企业的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管理难点,笔者在此提醒企业,高度重视对外包的监督控制。
外包“评价准则”应充分。“评价准则”应当包括对外包企业产品质量的认可(即该产品的技术标准)、外包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情况及其生产和检测设备、人员能力甚至工艺要求的审查。
外包“评价准则”应适宜。“评价准则”的严与宽应与外包产品对后续产品的影响程度成正比,影响越大“准则”越严,反之也然。此外,还应考虑企业与外包企业的关系,如果是上下级关系或同属一个集团,对其产品了解充分,可适当放宽,反之也然。
建立“合格外包名录”。建议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外包企业档案,内容包括其产品质量情况、体系认证情况、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人员能力等,并根据其产品质量情况,动态调整“合格外包名录”,确保优胜劣汰。
进行实地走访。目前,有些企业凭外包企业提供的“生产合格证”甚至仅听外包企业人员介绍就盲目接收,“低门槛”甚至“无门槛”的接收必将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企业应克服侥幸心理,实地、定期走访外包企业,做到心中有数,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