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检文化建设作为面向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窗口,是服务质检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事业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质检文化建设工作,才能使其发挥促进质检事业全面发展的作用。
大质检文化建设是服务质检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始终在促进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质检文化建设要以其独特的宣传形式,不仅使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行业文化内涵传播方式的转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价值观、人生观及质量观的教育。
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质检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虽然呈现着良好的一面,但就整个质检事业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大质检文化建设内容趋同,没有针对性。媒体报道风格雷同,尤其是理论研讨相对薄弱、滞后,而且,从资源结构上造成浪费和混乱。其次,内容不新,形式陈旧,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注重说教,缺乏愉悦。第四是观念落后,创新不够。
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
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创新适宜的载体。繁重的质检工作和质量工作者火热的战斗生活,为大质检文化创造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关键要如何挖掘好、利用好这些“宝藏”,如何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以及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运用好质检文化艺术这种独特功能和生命力,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质检工作,讴歌质检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从而展示新时期质检卫士的风采。
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从事质检文化艺术创作的同志有义务、有责任通过自己的作品,树起一面鲜艳的旗帜,这面旗帜一方面是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是要树立起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使质检文化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明显标志。
大质检文化建设要有精品、大作品做支撑。一方面,我们要借助外力,邀请和欢迎社会上的专业作家、专业艺术家进入质检文化文学艺术创作的园地去耕耘、去收获,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和大作品;另一方面,我们质检部门自身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自己的作家、艺术家,创作出自己的精品、大作品。
大质检文化建设要有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质检文化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重视对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建立吸引优秀文艺人才的机制,建立质检文化文艺人才信息库,将各地质检文艺人才的信息最大可能地集中起来,形成信息系统,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出精品、出大作品。
将发展落在实处
大质检文化建设要在有特色的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在实用性上多下工夫。
求实,“实”即贴近质检工作实际。要摸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敢于善于触及质检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做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解答,要发挥大质检文化释疑解惑、明事悟理的作用,使群众充分感受到高质量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对质检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
求近,“近”即贴近生活和群众。要与群众贴得紧,凡与质检工作、消费者、生产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大众关心和需要的,就要在文化内容的主次、取舍、素材的采集上着眼于“近”。“近”则还意味着差距小,使群众便于吸收和消化,从而达到引导、教育和启发的效果,使其更具吸引力。
求新,“新”即追求美的意境。要与时代同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群众向往追求。同时,既要考虑绝大多数群众的实际水平,又能使质检文化的主体内容具有适度的理性色彩。质检文化的内容还要常讲常新,常写常新。即使老问题、旧知识,也要有新的提法,新的构思,新的体裁,新的写法,力求写出新意。另外,质检文化工作人员还必须在策划设计上锐意进取。
求趣,“趣”即产生兴趣。小品、相声、音乐、影视等作品要内容生动活泼、语言优美、题材风趣,不仅局限于巧妙地比喻,还要抓住在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尽量用形象地描述去揭示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尽量通过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让群众乐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内容结构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意境,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
(作者为陕西省宝鸡市质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