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麦乐鸡中使用的化学添加剂是否有害人体健康的消息充斥着各大媒体,据网络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公众表示担忧。针对公众对食品卫生的质疑,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先生撰文《为何害怕麦乐鸡:中国人对化工产品的无知》,文章最后表示:“如果公众的科学素养得不到提高,那么此类的现象还会延续。”
麦乐鸡中使用的添加剂是否超标,以及是否对健康有害,这个结论有待于相关部门给出具体的回应,此处暂不讨论。傅研究员将公众的质疑归结于“无知”,颇让人费解。文章表示“如果公众的科学素养得不到提高,那么此类的现象还会延续”,公然将公众质疑列为不合理现象之列进行批判,结论过于草率,违背了公益机构和专家的道德准则,间接损害的是社会脆弱的信任机制,难怪此文一出,公众皆哗然。
食品安全事故暴露的是体制和监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普通百姓,对公开披露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质疑,合情又合理,它一方面促使职能部门尽快介入并澄清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形成食品安全全员监督的社会氛围,体现的是对健康的更高层次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反映的是民意,对待民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最基本的态度,怎么能随随便便以“无知”一棒子打死?更何况,此次麦乐鸡事件首先是从美国本土的权威机构披露出来的。而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组织的研究指出,当人体摄取1克特丁基对苯二酚时,就会出现反胃、耳鸣、作呕等副作用,甚至会感到窒息和虚脱。意在提醒美国国民慎用含有此类添加剂的食品。作为本土的产品美国公众机构尚且如此,作为中国百姓表示一些担忧并提出质疑,又如何成了“无知”?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程度即便过度,其责任也不在百姓本身。从体制的缺陷和监管的缺失上寻找原因,尽快遏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还社会一个安全的食品质量环境,才是相关职能部门和公益机构所应该做的事。麦乐鸡中含有哪些化学添加剂,其成分是多少,有没有危害,这些涉及到复杂的检验检测程序的工作,公众没有义务去完成,作为百姓,付了钱就应该得到安全合理的享受,当百姓的安全遭受威胁时,哪怕这种威胁最后被证实为虚惊一场,质疑作为合法的权力,理应得到全社会的保护,而不是批判和嘲讽。
善待公众疑问不仅仅是胸怀,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