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东省畜牧业发展迅猛,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畜牧业已成为全省大农业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前景最广的优势产业。与此同时,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整体生产科技水平落后等等,传统畜牧业迫切需要加速转型。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把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化解现代畜牧业发展瓶颈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解决好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低的问题,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
通过几年的实践,山东省牢固树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标准化规模养殖这条主线,通过“六个结合”,促进“六个提高”,实现了全省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与良繁体系建设结合,提高标准化生产良种供应能力 截至2009年底,全省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场1568个,畜禽良种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代场的繁育体系结构框架。全省猪三元杂交比例达85%以上,肉牛、肉羊良种及杂交改良面分别达85%和50%以上,肉鸡全部实现良种化,蛋鸡良种化达到95%以上。种畜禽生产机制的转变,强化了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夯实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产业化经营结合,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产业化是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规模化饲养的发展和标准化生产的推行离不开产业化。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抓龙头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多方面的资金向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投入,倡导、鼓励和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养殖基地农户搞好生产和服务。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中,做到既为自己负责也为合作方负责;在风险的分担和利益的分配上,做到公平合理;在理性、理解、诚信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畜牧业产业化运作机制。二是抓基地培育和市场开拓。鼓励出口企业配套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立足禽兔等出口优势,积极实施饲养场备案认证;为大城市配套标准化饲养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加工销售企业开展畜产品扩大产销工程,提倡牛奶产销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销售。
与扶持投入结合,提高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设施水平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畜牧部门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鼓励社会多种力量投资发展畜禽养殖,养殖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示范、奖励资金7.78亿元,带动社会资金约10.51亿元,建成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小区)2908个,畜牧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47个,形成了生产发展调整、增加养殖者收入、化解畜牧风险、机制性平衡相配套的扶持投入体系。同时,各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有力带动和吸引了金融、外资和民间资金的注入,形成了多元投资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良好局面。一批大型一体化企业向养殖领域延伸,工、商、建、运和采掘从业者进入畜禽养殖,成为新时期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主力军;畜禽养殖贷款担保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贷款难问题开始缓解,金融服务探索出新模式,“六和”集团出资1.1亿元(占总额2/3)与7个县市政府成立养殖担保公司,年度可担保贷款30亿元用于家禽养殖。
与公共服务结合,提高畜禽标准化养殖保障能力 一是注重发展保护。基本建成无规定疫病监测区、无疫区,重点建设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强化村级动物防疫检疫员职能,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应对外来重大疫病快速反应能力。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志制度,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严防动物疫病传入,为畜禽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强力保障。二是加强科研推广。围绕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畜禽遗传育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新型疫苗和兽药、饲料添加剂、畜产品加工、环境控制与污染治理等重大技术问题,加大科研投入,开展科研攻关。加快畜牧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近年来,以“低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高安全、低条件高适应”为主要特点的自然养猪法在全省得到广泛认同,获得长足发展。全省自然养猪法养殖场户达到6000多个,发酵床面积496万平方米,存养各类生猪396万头。推广奶牛数字化管理,已有20个奶牛场安装了阿菲金数字化管理系统。
与机制创新结合,提高畜禽标准化养殖组织程度 标准化规模饲养的组织形式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标准化畜禽场舍能否建设起来,标准化饲养程序能否实施下去,饲养的组织方式起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和支持农民向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向转变,是发展现代畜禽养殖业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公司+直属规模饲养场+合同饲养场”模式。省内大部分龙头加工企业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公司+直属规模饲养场+合同饲养场”组织形式。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企业与规模饲养农户签订回收合同。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密切了公司与广大养殖户的联系,取得了广大养殖户对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争取了稳定的货源,有利于企业在饲养过程中推行标准化。二是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模式。提倡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者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大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不同形式的生产经营合作或协作组织,使其在组织产品生产、维护经营秩序、规范生产技术、协调产品流通、优化行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实践中,我们以龙头企业、县乡畜牧兽医站和村基层组织为依托,大力促进畜牧合作社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以莱阳市河洛奶牛合作社、宁阳县磁窑镇大磨庄村生猪产销合作社为代表的运行规范的畜牧合作社典型,降低了散户经营的风险,提高了养殖收益。三是饲养小区模式。积极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走出庭院,变零星散养为规模集中养殖,大力推行订单畜牧业和合同畜牧业,极大地促进了畜牧标准化的生产进程。全省各地将建设饲养小区作为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的有效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生产。目前,山东省实行“七统一分”运行模式的小区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
与执法监管结合,提高畜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理念 在实施畜牧业标准化过程中,按照农业执法“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山东省不断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畜禽及产品质量安全等执法工作,执法体系逐步健全,有效保证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完善规章规范。《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已经发布,《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出台,《生鲜乳收购站发展布局规划》、《“两湖一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案》等一批规范性文件的发布实施,促进了畜禽规范养殖。二是完善执法体系。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省局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挂省奶业管理办公室牌子),动物卫生、饲料、兽药监督执法力量也进一步加强。三是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执法监管责任制,统一规范了种畜禽场、奶站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和档案记录格式,商品养殖场统一了养殖档案格式,大力推进畜禽标志追溯体系建设,将疫病净化、违禁物质使用、污染防治等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四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暨执法检查。周密部署、积极开展种畜禽、奶站、饲料、兽药、无公害畜产品等专项整治暨执法检查活动,促进畜禽养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下一步,全省将继续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面和重点领域,强化措施,抓好抓实。
“十二五”期间,选择养殖基础高、产业体系全、组织经营好、综合实力强的畜牧主产县,以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信息化装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备为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5000个畜禽养殖场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全面开展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行动,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标准畜禽养殖场、畜牧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并存互促的养殖格局。进一步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畜牧基地、沿黄畜牧产业带、山东半岛高端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鲁南生猪产业带等畜牧业重点区域发展布局,落实畜禽养殖场区备案管理制度,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技术,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出台《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备案制度。搞好规模养殖的规划布局,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统筹解决好规模养殖用地和环保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奶牛等11个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以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带动为主要内容,实施肉牛振兴、奶牛提升、生猪推进、禽蛋跨越四大工程,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由畜牧大省向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