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进口澳大利亚废纸检疫查验时,检出20万只近年来比较少见的医学媒介生物——螨。螨类是虫媒传染病传播媒介之一,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等多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当前,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离不开优良的口岸环境,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外贸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已成为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七方面”强化口岸核心能力建设
“面对严峻的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形势,我们检验检疫部门始终把提升口岸核心能力、有效防控疫情疫病放在首位,忠实履行国门卫士职责,全力打造安全口岸,努力为地方开放型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局长韦锋表示。
随着各地口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外贸货物运量连年提升,各类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等通过口岸入侵的风险也逐年加大。从张家港口岸来看,疫情疫病通过口岸入侵的风险一年高过一年,并且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卫生检疫工作要“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保证达到新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要求,满足出入境传染病监测、控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既是履行国家质检总局《2009-2012年全国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方案》,满足《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港口卫生核心能力的明确要求,也是减少国际间传染性疾病和各类突发事件对口岸的不良影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张家港市分管开放型经济的张伟副市长认为。
对此,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结合口岸实际,加大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力度,巩固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口创建成果,为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深化思想认识 今年2月在深圳召开的“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港口)十周年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卫生检疫监管司司长陈晓枫指出,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可以实现从在边境被动防御少数“检疫”传染病到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进行积极主动风险管理的战略转移,形成中国全境口岸大防御格局。
精心统筹规划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十分丰富,不但包含检疫查验、卫生监督、卫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各个方面,而且从机制、硬件、预案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围绕地方“以港兴市”战略,张家港检验检疫局于2008年4月创建成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口,提升了港口竞争力。创建中,张家港局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建立了口岸与地方信息交流合作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不断维持、巩固和发展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立口岸核心能力长效机制,促使港口卫生管理工作向国际化、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方向发展,为构建安全、卫生、环保的和谐口岸积累经验,也为地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加速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方位深化协作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中有很多项目离不开与地方各部门的配合协作,为此,张家港局加强与地方卫生部门在疫情疫病通报、传染病病人移运、医学媒介生物联合防控、食物中毒事件联合处置等方面的合作,在防控甲流中,就成功处置一发热病例。此外,张家港局与地方环保部门在核辐射事件处置、固体液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各口岸单位共同履行口岸联合防病制度,与地方政府加强在口岸反恐等方面的合作等。2009年,张家港局在一批废不锈钢中发现放射性超标物,查出环保不合格,移交海关、环保部门处理。
加快物资储备 近几年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剂进入卫生检疫一线,但是各口岸配置情况不一致,需对照考核要求进行逐步完善,以确保达到国家质检总局所规定的核心能力要求。张家港局在加快物资储备完善步伐的同时,注重一线人员对仪器使用情况的掌握和仪器设备的维护、校正、保养等工作,同时建立相关制度,设立专用仓库,专人管理。在食品快速检测、病原体快速检测和个人防护设备等方面,张家港局加强对人员的组织培训,做好仪器设备的校正,耗材的定期更新。
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检验检疫的部分职能调整,特别是口岸反恐部分职能纳入检验检疫工作,给卫生检疫带来新的挑战。对此,张家港局在进一步完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处理口岸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基础上,积极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强化技术支撑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包括检疫查验中的快速筛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卫生监督中的理化和微生物检测、食品快速检测、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和病原体检测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检验实验室等,这些都是卫生检疫重要的技术支撑。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工作离不开实验室的技术支持,如压舱水检测、卫生消毒效果评价、空气质量评价等,实验室工作已经成为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卫生检疫工作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对国外壁垒、构筑国门安全的重要手段。
加强信息化建设 目前,口岸卫生检疫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监管系统的应用,为疫情的搜集上报和各类监督信息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很多口岸已实现覆盖全口岸的电子监管,这不仅提高了执法把关效能,也为服务企业提供了便利。不少口岸利用船舶卫星定位系统及时了解船舶动向,加上船舶相关信息系统的运用,加强了对入境船舶的监管。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比如媒介截获的疫情上报,需要把相似的内容报不同的系统,增加了一线人员工作量,还造成各个系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为此要加强各系统之间的整合,使各个系统易于操作。
“五措施”加强口岸疫情疫病防控
明确目标,确保工作有效性。张家港局把疫情疫病检出率列入工作目标,并以签订目标责任状为抓手,确保疫情疫病检出率。要求每年必须要有5~8种新种检出,每年要保持10%的增长速度,检出率必须稳居全省系统前茅。近年来,张家港局在国内首次截获红火蚁、实蝇等动植物疫情达到27种。植物疫情、有害生物和医学媒介生物检出率多年来一直名列全省系统第一。2005年,在进境原木中发现的红火蚁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并作出专门批示。
明确思路,强化多部门协作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疫情疫病,张家港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多部门联合协调防控机制,每项工作明确一个牵头部门,抓落实,并纳入到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二是定期做疫情疫病通报分析。通过分析探讨,让所有一线检疫人员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进一步增强。
明确指标,激发工作原动力 张家港局将疫情疫病检出率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经过层层分解以后,落实到具体岗位。在目标责任状中要对发现新疫情种类作明确要求,真正把检出率落实在每一个部门的工作细节中。定期监控疫情疫病检出情况,并充分运用业务例会等载体进行专项通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设立突出贡献奖,制定详细的奖励办法,特别是国内、省内、本口岸首次发现的以及总数名列前茅的均要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检疫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疫情的动力。
加强网络构建,完善疫情疫病收集、分析、预测制度 进一步提高疫情分析、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周边以及有关贸易国家和地区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危害、检疫、监测、预防、控制、研究等情况,不断拓宽信息来源,增加信息容量,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国际、国内动植物疫情疫病动态,逐步建立国内外动植物疫情疫病发生、流行信息数据库;建立快捷、多渠道、协调的应急报告制度和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制度。发现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立即实时上报省局和国家质检总局,以让国家质检总局有针对性地发布警示通报,在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国外疫情管理再上新台阶。
加强检疫监管,把疫情疫病严拒国门之外 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印发的《检验检疫工作手册》动物检验检疫分册、植物检验检疫分册的要求,统一规范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加强口岸现场查验和实验室鉴定、检测工作,提高进境检验检疫监管质量和效率;结合业务特点,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预警通报,对重点国家或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防范的有害生物,细查严管,绝不放过一个可疑有害生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检疫监管工作,提高执法把关效率。对发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作检疫除害处理,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加强体系建设,建立疫情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为有效预防口岸疫病疫情的传入,张家港局以科技委专业组的形式,建立由动检、植检、卫检等多部门参与的内部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突发重大动植物疫情的信息沟通与措施联动,用制度来保障协调机制落到实处,达到全面防控的目的;帮助口岸码头、企业建立防疫体系,要求他们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并实施疫病疫情报告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各项仓储防疫制度和台账式管理制度,对各码头、库场的散落下脚料全部做到定点堆放,专人管理。对进口原木的树皮等统一作销毁处理。在木材检验检疫上,要求码头、堆场制定各自的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木材堆放认可、准卸、检疫处理确认、放行、后续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特别对木材的后续监管提出规范性要求,提高木材检验检疫有效性;建立重大疫情疫病规范化处置机制。针对层出不穷的新疫情疫病,要不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规范化处置各类疫情疫病,使防控工作常态化。如张家港局在全国首次从欧盟进口的肠衣中检出氯霉素残留超标,并实施销毁,为我国冲破欧盟对我国出口动物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力武器。2009年至今,共启动各类应急预案15次,处置异常情况920起,确保了口岸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将不断完善创建国际卫生港口长效机制,主动与口岸各查验单位以及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构筑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巩固放大国际卫生港口效应,打造诚信、安全、高效口岸。”张家港检验检疫局韦锋局长信心百倍。
相关链接
2010年,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围绕“规范、高效、有效处置”的目标,坚持风险防范,通过“四个建立”提升口岸核心能力,维护张家港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一是建立创卫长效机制。加大口岸卫生检疫长效机制建设,力争成为全省首批通过考核的单位;完善集装箱场站监管模式,探索检疫查验模式改革,提高卫生检疫监管工作有效性;认真做好国际卫生港口迎检工作,确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复核;探索保健中心、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建设机制,为卫生检疫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建立疫情疫病通报机制。加强对国内外重大动植物、卫生疫情疫病的信息搜集,并跟踪分析,及时评价通报,增强处置的主动性、有效性;建立检出率奖励制度,力争在重要疫情截获和有毒有害物质检出上有新的突破,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从本口岸传入传出。三是建立一支队伍。在全省建立一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强化执法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有效保障苏南片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加强与地方卫生等部门的联防联控,力争将口岸防控纳入地方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四是建立信息同源、一单多报机制。加快推进港口信息化系统建设,积极参与政府牵头的江苏和张家港电子口岸申报平台建设,全力打造诚信、安全、高效口岸;加强与当地政府、海关、边防、疾控等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强化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协作机制的处置能力。此外,张家港检验检疫局今年启动了口岸核心能力展厅建设,集中展示口岸卫生工作成果,预计年底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