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日前高调宣布与本土彩电强势品牌海信集团正式签约合作,共同推广运营央视高清频道,业界一时哗然。
这是央视继牵手日企等离子彩电巨头松下、日立以来,第三度签约高清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回报,央视授权海信在其彩电机身及宣传资料上加贴“HDTV@”的央视高清认证标签,以其促销。
令业界一直奇怪的是,尽管当下彩电市场上中外各种品牌的高清电视招牌早已是“满眼迷离”,但数字高清电视国家标准至今未定,那么从本质上仍属“名不正、言不顺”的央视高清标识,缘何依然能大行其道呢?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各方指责和非议,无论是市场监管者、国标官方制订者,还是打擦边球的央视及其合作企业,均保持缄默。
分析人士指出,相关方面的不作为,将令未来高清彩电市场更为混乱,利益受损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消费者,也包括整个数字高清产业链上所有的参与者。
标准制订者的尴尬
作为高清电视国家标准的制订方,信息产业部显然处境最是尴尬。
知情人士透露,信产部自2001年12月起就开始着手制订《数字电视终端显示产品国家标准》,包括“数字高清显示器”、“机顶盒”、“数码接口”等数十个系列相关标准。曾有不愿具名的信产部高清彩电标准制订组成员向本报记者亲口透露,高清数字电视国家标准草案早已提交至决策部门审查,“随时有可能出台”。
但是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有关“数字电视高清标准年内铁定出台”的说法不断通过各路神仙专家,言之凿凿频频见诸媒体报端,但千呼万唤之后国标至今并未见出台。
来自全国数字化标准委员会终端工作组的信息是,至今年9月,数字电视标准共立项85项,除目前6项标准获批外,还有33项标准已制定完成,46项标准尚处制定中。
对于标准延迟出台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业内普遍指责,不同部门、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在各执一辞、众口难调之下,数字电视机标准的难产也就顺理成章。
央视高清何以大行其道
面对中外彩电企业制造商普遍斥之以“名不正、言不顺”、“过份商业利益行为”的指责,央视高清同样处境尴尬。
负责央视高清电视标识推广的央视中数传媒负责人拒绝回应外界就高清标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会加剧彩电市场真假高清标识的质疑。
而在上月牵手日企松下、日立后,央视又面临“缘何国产品牌集体缺席”的质疑。对此国产品牌的“集体声音”是,和央视签约合作不过是一场商业炒作,但要交给央视5000万元左右的合作费。此外即使通过高清认证,要获得央视高清认证标识,还要由厂商代替消费者支付一年1440元/台的央视高清频道使用费,是否合算那只有企业心知肚明了。
而在此次海信与央视合作后,央视忙不迭地宣布,海信将是央视高清频道战略合作伙伴中唯一的中国彩电企业,“央视同海信的合作具有排他性”。
海信内部人士称,海信承诺对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运营的《高清影视》频道予以全面支持。
央视出于商业利益的选择,显然将继续引起其他厂商的抵制。记者的调查显示,索尼、三星、夏普以及TCL、创维等业内知名厂商至今并未考虑“购买”央视高清标识的打算。
但在广电总局的撑腰下,央视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作价套现,而日立、海信互相利用,不失为精明之作。
谁为消费者买单
国内数字高清市场的混乱、高清标识的滥用,早已令相关标准制订的专家出离愤怒。
信产部高级工程师、国家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和性能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刘全恩就在数个公开场合,公开指责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被厂商冠以“数字高清”的彩电,都是假的,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专家之言,声音大而回应少。但到今年9月,日立借其百万像素等离子新品上市之际公开挑战同行,称市场上六成高清彩电是伪高清,引起了中外彩电同行的集体声讨。
事实上,某知名外企人士向记者透露,不仅上述日立人士或刘全恩有关中国高清彩电市场的评论是正确的,即使日立所谓百万像素的高清等离子彩电,从严格意义上说也同样是非高清的。
据介绍,综合国际标准和国内彩电厂家的实际情况,高清彩电最重要的参数将是物理分辨率要达到1920X1080,这是包括日立在内的当下平板彩电多数未能达标的主要原因。
在高清标准未定的空白地带,央视在高清领域早早跑马圈地,而厂商不惜自吹自擂,纷纷给自己贴上高清的标签,目的不言自明:面对巨大的商业利益谁能不怦然心动。甚至有企业老总放出惊人之语:“既然标准没有下来,大家就是怎样说都对。要我说,大家都是数字高清!”
而记者随机对有意购买平板电视的数十位消费者进行调查,得到的普遍回应是:继续持币待购。
但相信,受苦的绝不可能只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