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合力打造食品质量安全网络(之一)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5中国质量万里行食品质量与安全研讨会”近日在黑龙江省双城市召开。目前,我国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发展异军突起,对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占到了8%,是仅次于电子制造业的第二大工业行业。食品工业的发展关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的实现。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他也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之一。为了推进食品安全这个民心工程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我国食品生产力的水平,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程度,增强老百姓的消费安全信心,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近期主办了“2005中国质量万里行食品质量与安全研讨会”。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黑龙江省政府等食品领域的专家教授、全国50余家食品企业的代表,就当前食品领域各环节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并到雀巢的生产基地进行了从田间到包装车间的全程参观考察。

  一、对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在人均国民收入介于1000至3000美元之间时,国家的整体社会信用往往处于相对垃圾状态。而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需要重建信任的时代,所有企业、个人以及各种社会力量都要经历这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积累自己的信誉资产。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丁世和认为,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是生活质量提高后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基本解决食品量的问题后,食品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食品领域假冒伪劣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必经阶段。从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看,不诚信不可避免,但选择诚信和秩序更是成熟市场的必然。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郭若虚指出,质量管理没有终点。质量问题是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有些问题以前就存在,只是未能认识到。随着人们认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许多问题又被提了出来。质量管理永远是没有终点的长跑运动,食品质量问题也是如此。

  (二)信息不对称

  黑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张琢认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往宏观说涉及整个民族素质问题,包括企业的素质和消费者的素质。在全社会诚信体制和法制没有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消费者永远处于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群体。这样就会给不法生产者有机可乘。如果消费者的素质高,能够自觉进行品牌消费,能够有维权意识、法制意识,能够及时监督举报不法生产者,形成人人喊打之势,劣质产品就会无立足之地。

  (三)法制不健全,标准滞后

  黑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张琢发言指出,法制不健全导致许多不法生产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现有的法律法规大都是以处罚为主要手段。一是力度不够,对于被处罚者来说好比伤点皮毛。二是效果有限,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如果实行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或吊销营业执照,那么就会使得不法生产者的信誉彻底丧失,生产经营的资格彻底被解除。而这两条不法生产者最害怕的手段,法律上未给予明确。此外,标准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比如苏丹红、还原乳,都是事态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才紧急制定相应标准。

  上海三明食品有限公司代表发言,谈到经营炒货产品中遇到的标准之惑。符合国家标准的,不一定符合国际标准。合格产品消费者不爱吃,消费者爱吃的不合格。像开心果,我们的产品没有经过化学漂洗,是本色的,但果皮的颜色发黑,对销售影响很大。有的标准陈旧。如核桃仁,规定过氧化值0.07,可实际情况是核仁剥出后3天就超标了。标准是40年前的老标准了。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是家台商企业。企业代表谈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衔接的问题。果冻只有一个美国制定的标准,规定果冻直径不得小于3.8厘米,这是根据美国人的生理特点制定的。而从明年10月1日起,我国实施的果冻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是3.5厘米。果冻的原料,我们用台湾产的魔芋,而魔芋美国没有,美国FDA就将我们的产品列为危险产品,希望国家主管部门在这些方面做些协调工作。

  (四)政府职能交叉,监管手段匮乏

  监管层多头管理也是问题。现在能对食品行业进行监管的有卫生、质量监督、工商等部门,还包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就使监管起来难以协调。

  黑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张琢分析指出,政府机构改革虽然历经数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能交叉的问题。导致职责不清,责任不到位,一些环节的监管缺位。食品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人为将其强行进行分解,是不合乎科学规律的,势必造成薄弱环节的出现。如果食品质量安全完全由一个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监管,那么就可以实现从源头到消费终端全过程控制。

  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代表呼吁,避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加大政府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透明度,避免企业无所适从,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

  (五)地方保护主义

  黑龙江省质监局副局长张琢深感忧虑,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出台的所谓绿色保护政策,导致各级监管部门无所作为。因为到任何企业进行监管必须经当地党委、政府的准许,从而产生灯下黑的现象。

  (六)生物性因素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家何计国教授特别提醒社会,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化学性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实对健康构成威胁的主要是生物性因素,这绝不容忽视。化学因素的危害在环境、体内可以通过新陈代谢降解,逐步减少,而生物性危害物则可以增殖。听到7种出口泡菜在韩国被检出寄生虫卵的消息,他很震惊。泡菜带来的寄生虫可以污染更多的食品,而且泡菜有个特点,生吃不用加热,虫卵杀不死。禽流感过去每年都在鸡群中发生,但没有殃及人类。这次我们人类未能幸免。
作者:薛桂方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