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产经新闻》报道:“技术标准越来越多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此展开艰难博弈。技术标准正堂而皇之地成为狙击中国商品的正当借口。”中国社科院规制和竞争研究中心张昕竹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由国家商务部、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召开“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研讨会”上,国家标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先生讲,在过去的几十年,标准化的发展速度惊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已迫在眉睫。
据CIEN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中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国外技术性壁垒,受其影响,中国出口总额每年损失高达700亿美元。
“目前,中国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标准仅有10个左右,而国际上数万个技术标准正堂而皇之地成为阻击中国商品的正当借口。中国跨越贸易技术壁垒的重中之重是要抢占国际标准的制定权。”众多国内技术标准专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共同的声音。
三大“症结”影响 我国钢铁贸易保护
业内专家认为:别人筑起“铜墙铁壁”,我们连“战壕”都没有挖好,这就使我们实际是在一种不公平的状态下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作为钢材第一生产与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中国,三大“症结”影响我国贸易保护。
一是技术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现有法规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保护民族工业的要求。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行政法规主要用于调整生产关系,而不是调整市场关系。
二是已有的标准体系还不能满足贸易保护体系的需要。虽然目前这些标准体系正在逐渐向贸易型转变,但是还不能形成对国外产品有效的技术壁垒。
三是合格评定制度及标签标志制度等在我国进口检验中更无壁垒可言。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与技术法规、标准相配套的检验与认证体系。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强制性标准实行了认证制度,但存在着政出多门、重复评审、重复收费以及认证行为与执法行为不分的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存在着对国内产品和进口商品两套认证管理体系。尽管在加入世贸组织后,2001年新成立的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建立了新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但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建立行业预警机制 和技术保护体系
“目前,上海市科委正在进行避免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研究,分别建立各自的信息库,为国内企业提供详细而准确的信息。” 上海市科委主任蔡建华透露,
钢铁行业也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像建立反倾销的预警机制一样,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一领导下,由专门的标准化研究单位与相关企业一起建立起有效运行的预先通报的工作网络,并认真研究有关出口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方面的限定。对WTO成员国发布的有关钢铁方面技术文件、产品行政措施、内容的描述、目的以及截止评论日期进行公布,组织一些相关性较大的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出我们企业的调整经营战略或提出相应的意见。
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关税下调幅度较大,又由于世界钢铁市场突变,进一步刺激了钢铁产品的大量进口,尤其是一些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进口量增幅显著,对国内钢铁市场产生了冲击,从而严重抵消了国内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影响了新增产能的发挥,这就给中国钢铁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今年,有关部门拟重点做好薄板其中主要是汽车板、不锈钢、钢结构用钢和热轧钢筋等四项产品的标准化研究工作。通过调查我国的装备水平、产品的实物质量、进出口产品所采用的标准,找出目前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从产品标准体系总体规划入手,确立采标的对象。本着逐步实施的原则,有关部门已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上述产品大类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制定一些技术法规,同时配合有认证评定程序等方面的检验,最终形成有效的技术贸易保护体系。
加快钢铁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技术标准往往先于产品出现,所以说,国际标准没有终身制。因此,中国企业还有奋起直追的机会。”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不违背WTO/TBT的前提下,他们一方面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控制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将对本国贸易有利的要求纳入国际标准中。另一方面,还制定了将本国标准全球化的战略,最大限度地保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在努力提高钢铁标准化水平的基础上,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打破发达国家对国际标准的垄断,既要考虑保护国内市场,又要考虑有利于扩大出口。
破除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及建立我国完善的技术贸易保护体系,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不断地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我们钢铁产品技术标准的水平,使之达到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与此同时,通过努力,我们要形成行业有效的技术贸易保护体系,规范国内钢铁市场,加快国内钢铁产品的调整,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使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