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5月27日刊发了题为《网络地图:指路别添堵》的文章,报道了本报记者亲身体验后发现一些网络地图内容存在的质量问题。报道刊发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摘播。此后连续刊发的《网络地图为何“找不着北”》、《网络地图需要质量“指南针”》、《专家呼吁:用标准和机制规范网络地图》3篇后续报道,对网络地图内容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通过采访业内专家,提出了质量建议。
不少读者反映,网络地图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指错路的事情以前也偶尔碰到过,但这组报道对该行业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让自己对网络地图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真没有想到网络地图会存在这么多质量问题,以后在使用网络地图时肯定会多一份小心、多一份警惕,免得浪费时间又走冤枉路。”看完本报刊发的网络地图系列报道,杂志社编辑史小姐如此感慨。“特别是记者的几篇体验报道,让我对一直信任的网络地图产生了怀疑。以前只是在网上查找大概的地理位置,比如在哪个区、哪个商圈,但并没有精确到某个具体的点,所以,记者经历的这些问题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不过,这些报道也提醒我,今后要更加慎用网络地图。”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杨先生认为:“报道内容很详尽,特别是对原因的探讨,比如记者对行业潜规则的揭示。以前真没想到网络地图背后还隐藏着这样的秘密。我经常使用搜狗、谷歌等网络地图,以后还将继续使用,网络地图确实给我的出行带来很多方便。我希望网络内容提供商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地图信息,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它了。”
经常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自驾线路的路先生对报道中涉及的网络地图“南辕北辙、张冠李戴、找路太难”等问题深有感触。路先生认为,正如报道所提出的那样,网络地图市场需要规范,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标准,为服务商设置进入门槛,对其资质进行审查,这样才能使网络地图真正给大家出行带来方便。谈到报道中揭示的网络地图存在的盗版及背后的利益链条和潜规则,路先生说:“盗版抄袭的网络地图注定是要被网民和市场所淘汰的。网络企业开发网络地图是为了盈利,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网络地图的准确和便捷是第一位的,如果地图不准确,影响了大家出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样的盈利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公务员李小姐对报道中提到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很感兴趣。“我个人使用网络地图的感觉是不同的网络地图质量差别很大,这就说明在该行业中有的企业按标准操作,有的则违规操作。现在标准有了,还要看执行的力度如何。很多新兴事物的规范都需要一个过程,希望网络地图的发展过程不要太长。”《中国质量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