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企业公信力缘何被恶意透支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12月4日对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嘉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销售假冒“绿色蔬菜”的行为进行了曝光,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媒体的普遍关注。据调查,在事情败露之前,该公司的假冒“绿色蔬菜”已经在沈阳市场各大超市销售了两年多,并且一路绿灯打进了当地沃尔玛、家乐福、华联、乐购等多家知名企业。更为恶劣的是,嘉禾公司实际上根本没有经过国家级的产品认证,其使用的绿色食品标志和产品编号,竟然属于另外一家与其毫无瓜葛的企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央视披露这一事件的几天前,当地媒体还曾把嘉禾公司当作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的重点“品牌农业”企业进行了正面报道。然而,“嘉禾事件”的发生,不仅一夜之间毁掉了嘉禾公司自己的牌子,而且不可避免地给当地多年以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声誉罩上一层不易抹去的阴影。

面对“嘉禾事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家企业变得如此短视,对企业的公信力不加呵护,反而恶意透支,乃至干脆丢弃呢?透过“嘉禾事件”的表象,我们发现,造成企业恶意透支公信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自身缺乏最基本的商业诚信。在“嘉禾事件”中,我们根本看不到企业诚信的存在,从送货的司机到分菜、检菜、贴标签的每一名员工,在其上级管理层的授意之下将作假行为进行得“兢兢业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当初该企业打造“品牌农业”的口号,根本就是一个幌子。其次是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缺乏公信意识。嘉禾公司的所谓“绿色蔬菜”之所以能够一路绿灯蒙混过关,正是因为它手中握有绿色标志这个通行证。而绿色标志既是公众对企业公信力的认可基础,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向公众传达其公信力的依据。嘉禾公司并没有经过国家级的认证,但是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却破例允许它使用了另一家维康公司的绿色食品标志和产品编号。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将绿色标志授权给嘉禾公司使用的行为,看似为了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企业的发展,是对企业的帮助和爱护,实则既助长了企业的矫情,在客观上为其作假提供了机会,也在实际上造成了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

我们知道,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和公众的认可,形成强大的公信力,必须具备3个重要条件:一是要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二是要坚持以诚信为基础的商业道德;三是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打造品牌。在此基础上,还要懂得对自己得来不易的市场声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珍惜,这样才能使其公信力转化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然而我们的不少企业,既没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也缺乏基本的商业诚信,更不愿花费很大的力气打造自己的品牌,而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又总是为了所谓的政绩,为一些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甚至放松对这些企业的监管,使他们很轻易地拥有了一些市场。面对轻易到手的利润和刚刚获得的声誉,这些企业根本不懂得珍惜,而是为了更多的利润,将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丢到一边,不惜弄虚作假,拼命透支自己以及政府的公信力。一旦事情败露,不仅自己一败涂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

“嘉禾事件”向我们表明,社会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认可到什么程度,选择权不在社会公众,而在于企业自身的态度,在于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决心。当企业恶意透支公信力而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时,监管部门有责任保证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不被撕裂。只有最大程度地提高不良企业的作假成本,对其失信行为给予严厉的惩戒,才能使所有企业都对失信行为保持高度警惕,才能使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得到维护和提升,使社会公众的权益得到保护。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1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