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经专门派人开拓印度尼西亚市场,该市场有很大发展潜力;自从我们采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今年1~4月,出口印度尼西亚的金额同比去年增长了10%,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亚洲第一大氧化铁颜料生产基地——浙江升华集团德清华源颜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目前,不仅仅是德清华源颜料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浙江出口企业开始借力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开拓新兴市场,以应对出口风险。
今年1~4月,浙江检验检疫局共签发各类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26585份,签证金额86263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0.4%和100.9%,可为出口企业减免关税4313.15万美元,为浙江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实惠。
浙江升华集团德清华源颜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国内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出口产品涨价势在必行。但由于欧盟经济复苏并不显著,欧洲客户很难认可涨价,再加上人民币相对欧元升值不少,欧洲的海运费也大幅飙升,出口欧盟的成本大大增加,这导致公司今年1~4月份出口欧盟的情况并不乐观。
浙江检验检疫局综合业务处负责人表示,几年前,普惠制证书还是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敲门砖,企业凭此可获欧盟等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但近年来,随着日趋严格的普惠制新方案实施和大量出口产品的毕业,普惠制的优惠效应已不再明显。
面对普惠制证书的优惠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新兴市场,特别是与我国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不少企业反映,今年以来,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形势依旧疲弱,不过借力“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政策,在一些新兴市场上倒是斩获不少。
随着区域合作不断升温,目前我国已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或区域优惠安排已达12个,可签证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与普惠制证书相比,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优惠范围更广、优惠幅度更大。以中国-东盟优惠原产地证书为例,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国组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内,90%的贸易产品约7000种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
国外进口商利用我国签发的区域性原产地证可以在进口国享受到关税减免优惠,产品的进口成本显著降低,我国出口企业在与国外进口商议价时更具优势。以德清华源颜料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中国-东盟优惠原产地证书,东盟客户进口氧化铁可以优惠5.5%的关税。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的生命力相比普惠制证书更加强大,它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实行出口多元化、化解市场风险的一个有力支点。这也从普惠制证书签发的数量上得到印证,今年1~4月份,浙江检验检疫局签发的普惠制证书份数和金额同比仅增长14.66%和15.27%,增幅远远低于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的签发量。
眼下,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的关税优惠作用正在更多地为企业所知晓。这与浙江检验检疫局近两年来千方百计引导出口企业用足用好优惠原产地政策是分不开的。
为了摸清形势,浙江检验检疫局深入各类企业,针对当前贸易环境、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浙江检验检疫系统近百人,花费了半年时间,根据当前浙江省出口产品结构以及出口国家,编写了《浙江地区主要出口产品自贸区优惠关税一览表》。该表直观地显示了浙江地区主要出口产品对应的六大自贸区基础税率和优惠税率,让出口企业一目了然地掌握自贸区优惠政策。
同时,浙江检验检疫局向企业大力宣传区域性优惠原产地政策和原产地证书签发规则,对于企业容易混淆的原产地申报标准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强调,并针对企业出口产品和出口国别提出申领证书合理化建议。仅今年1~4月,浙江检验检疫局累计开展各种形式自贸区政策宣传培训14期,受惠800余人,受惠面不仅仅局限于产地证申领员,还针对企业中高层领导进行政策宣讲,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此外,浙江检验检疫局还加强对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的监管。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实际规模和业务量,对签证存在异常情况的产地证申领单位加大签证抽查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东盟证书的审核,将企业原产地申报信息、货物价值与检验检疫报检信息、报关信息进行核对,堵截不如实申报骗取东盟证书和低报货值逃避进口国关税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