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自行车出口正在遭遇重重贸易和技术壁垒,极有可能给这一行业带来较大损失,亟待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欧盟反倾销打乱企业出口步伐
近年来,随着自行车出口势头增长,很多企业对欧盟出口呈上升趋势,前景看好。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自行车分会秘书长张培生介绍,2004年我国自行车出口到欧盟312万辆,同比增长9.5%;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1.2%。
然而,欧盟不久前宣布将对中国自行车实行的反倾销税率从30.6%提高至 48.5%,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
天津是我国最大的自行车生产中心和国际化生产基地。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孝燕介绍,开拓欧盟市场对天津自行车出口具有重要意义。而欧盟对中国自行车实行的反倾销税率,使中国内地出口自行车的竞争优势完全丧失。协会的调查显示,下半年原是企业出口形势比较好的时期,然而90%的出口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对60%的企业影响将会很大。
天津富士达集团有限公司的自行车出口量占天津全市自行车出口的一半。公司经理助理马春明向记者介绍,欧盟的这一决定打乱了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出口计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直接从国内出口已经非常不现实。欧盟征收的反倾销税加上正常的关税,欧盟的税收已经高达59%;再加上海运费,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太高了。
被迫转移自行车生产基地
欧盟之外,中国自行车出口其他国家也在受阻。虽然,加拿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自行车生产基地保障被撤销,但有可能新的壁垒会卷土重来。而中国在出口量较大的日本市场也遭遇了技术壁垒。日本自行车协会继去年9月对进口自行车实施BAA认证后,今年又开始对进口自行车实行JIS认证。
天津海关人士指出,此项认证对生产企业及商品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获得申请认证的资格,使我国自行车出口日本受到新的制约。
目前,为应对欧盟的反倾销税,国内很多自行车生产厂商已经开始转移生产基地,由第三国出口以规避欧盟高额的反倾销税。
天津富士达集团对欧盟出口的生产基地被迫转移到印尼。马春明介绍,这同时也是很多欧盟客户的要求,希望能从第三国生产,继续保持双方合作。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马助森介绍,有部分在广东投资自行车厂的台商已经把工厂迁往东南亚国家。还有的企业只能改变生产计划,转而寻找没有反倾销税的特殊产品去做,而这样出口量受到极大的限制。
张培生指出,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一直是我国自行车于欧盟反倾销期间主要的非欧盟出口国,2004年我国对三国的出口量达到112万辆,而对欧盟原15国的出口量也不过166万辆,随着新欧盟10国的加入,关税已经一致,必将使我国自行车对欧出口受到影响。
提高行业自身竞争力是关键
业内人士认为,贸易壁垒是国际市场竞争自由化的必然,其根源在于竞争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冲突,要扭转目前自行车出口的被动困局,关键是要提高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目前,中国内地自行车业的弊病在于过分依赖进口商,境外销售渠道几乎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内地企业只是通过OEM等形式赚取最低微的利润,平均利润不足10%。而以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自主品牌和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则是自行车企业的当务之急。
从1992年开始,我国自行车企业一直没能突破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出口造成的严重影响。仅以2004年为例,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不足300万辆,和欧盟每年1400万辆的销售规模形成反差。然而,中国台湾地区自行车在1997年受到欧盟的反倾销调查,33家企业应诉,配合调查,最终应诉成功,捷安特和美利达分别获得2.4%和2.5%的最低税率。中国企业如果不想放弃欧盟市场,就需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被访企业认为,以后自行车行业遭遇的贸易技术壁垒将越来越多,然而目前来看获得的政府支持较少。与纺织品不同,我国自行车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在对外的应诉中更加需要国家的支持。例如反倾销税方面,有力的是政府间的协商,企业的力量微小。行业协会在企业国际维权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而由于我国行业协会整体力量较弱,对外的影响仍然较小。如果离开国家的支持,行业协会只能是在空喊而已。因此,需要国家重视行业协会的发展,理顺体制,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