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嵊泗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嵊泗口岸共进口铁矿71船次、7719384吨,检出短重15船次,短重货量17526吨,涉及货值148.3441万美元,短重率(船次)21.13%。
铁矿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以来是卖方市场为主导的国际贸易平台。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逐年上扬,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加上供货商管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参差不齐,短重、搀杂、注水等各类欺诈行为频频发生。
对中国钢铁企业而言,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性非常强。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28亿吨,同比增长41.6%。中国成为世界铁矿石市场的最大买主,被称为“全球吸铁石”,并将持续扮演全球钢铁业增长火车头的角色,进口铁矿的“短斤缺两”理应引起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但各钢铁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应对,在国际铁矿石市场没有发言权而疲于应付,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相应的惩治措施。由于铁矿石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国内许多钢厂急需大量的原材料供应以维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铁矿石检验标准和强制性惩治措施,使贸易双方处于不平等的贸易地位。二是企业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在签订合同时,重量检验条款不够规范,短重赔偿规定不明确,使发货方有机可乘。
国际铁矿石市场的“短斤缺两”必定对国内铁矿石进口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检验检疫部门针对此种状况,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签订以到港重量作为双方结算依据的合同条款,或者在签订合同时保留在到货口岸复检索赔的权利;有条件的企业可委托信用度高的检验机构实行装船前监督检验;应加强“检企”、“检检”沟通。目前为克服部分口岸泊位吃水浅、大吨位船舶无法靠泊的困难,同时也为节省运输费用,缓解邻近港口堆场紧张矛盾,进口铁矿国内两港分卸的比例很高。因此,加强检验检疫部门与进口企业、两地检验检疫部门内部的联系,对于及时掌握进口铁矿相关信息、为及时索赔争取时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