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很奇怪:幸福的时候,往往顾不上回忆;不怎么幸福时,却止不住倒着想。
拥有的第一辆车是夏利。别瞧车不怎么样,可让我过足了车瘾。记得新车到手头一天,从小学接儿子出来,父子俩直奔刚建好的八达岭高速路。路如飞机跑道,平平展展,没几辆车,我们的车子提速到120迈。风呼呼地吹,吓得儿子直闭眼睛。如今八达岭高速路成了名副其实的“低速路”——被网友讥讽为“八低”。二三十迈的车速,人家还好意思收过路费呢。
趁着热乎劲儿,我连人带车都成了“雷锋”——常常上下班接送同事。谁家买大件商品、去车站接个人,我都愿意出车出力。除了助人为乐,主要为了过车瘾。有个朋友装修房子,我跟着他前后跑了数十趟家装城、家具城和灯具城。最后连他都不好意思了,可我仍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儿”。也是,一公升汽油两块多钱,加上夏利这款车省油,跑起来跟零能耗似的,全当是玩了。哎哟,哪儿像现而今,93号汽油每公升直逼7元大关。踩一脚油门,心就哆嗦一回。无论去哪儿,先要合计值还是不值?这飙升的高油价,把众司机逼成了“兼职会计”。我猜,眼下国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与高油价有着明显关系。
那会儿路不宽,车道少,四环路还没通,也没有这么多立交桥和道路管控措施。到了周末,马路上空空荡荡。除了私家车数量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公车控制较严,一般官员不敢将公车开回家。当年从西方电影里看到的壮观场面,如今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且每天都在真实体验着。傍晚时分,只见前面密集的车流刹车灯一齐亮起,形成耀眼的“红海”。一边心似火煎,一边为祖国的现代化自豪。把许多司机逼急了,索性开着“11路”(双腿)或蹬自行车上路。逢上下班高峰,比汽车跑得还快些。汽车扔在家里,成了最昂贵的一件“家具”。
停车自然不是问题。当时大多数地方根本不收停车费,而收费停车场也不过是收一元两元。而且工作人员会提供热情服务,生怕你下回不停在他这儿了。有一回为了争我的车停在哪儿,两位停车员差点儿打起来了。现在,一线城市的停车已经形成巨大产业,停车费一涨再涨。有的黄金地段,一小时居然要10元甚至更多。一位白领这样算账:上一天班,等于是给停车场“打工”。瞧瞧人家多聪明,不愧白领。
有轮子的日子,比哪吒还快活。这辆夏利陪着我跑遍京城内外,连东北、山东、和山西的大寨也没放过,有时来来回回地跑。一年初冬,冒着大雪去了坝上。小车在坡顶上四轮打滑,我一边把住方向,一边解开安全带,随时准备跳车——居然不知道害怕。一次采访两会,大出了一把风头。天安门广场偌大的停车区,只有我一辆夏利,还享受到白手套礼兵的敬礼。
车子越造越好,社会不断进步。今天的消费者逛车市就像逛菜市场,连国际车展几百万几千万元一辆的名车也被人轻松拿下,可用车环境越来越不乐观。不光首都变成了“首堵”,一二线城市的交通状况也普遍恶化。无论修多少路、造多少桥,照样堵得罐头似,铁桶一般。因而一位当年的夏利车友深感庆幸:“幸亏咱们买车早,算是过了一把车瘾。”这位朋友如今开着辆奥迪,却自嘲如同赶牛车。汽车是速度产品,让它学牛走路,不止是受气,更是受辱。
各位,以上描述的,是本人1998年幸福的汽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