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的竞争其实就是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产业标准的制订。各级政府发展产业需要标准作指导,企业发展更需要标准去指导实际的生产经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产业大国和经济大国。这无疑是每个中国人都为之感到欣慰的一件事。然而,由于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耕大国,进入工业化时代时间还比较短,这些年来,我国的产业指标尽管在规模、数量和品类上达到了世界之最,但在产品品质、市场表现行为、产业环境、产业文化、产业功能和产业创新等方面显然还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幸的是,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这些不足,今年两会着重提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可是,产业转型也好,产业结构调整也好,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一整套科学的产业评价标准。迄今为止,中国还从来没有出台过一套科学权威的产业评价标准体系,这也是中国市场经营行为不规范的根源所在,也是制约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快制订我国产业评价标准体系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几乎都是在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才开始去完善产业功能,出台制度标准,规范市场行为,营造产业环境,经营产业文化,最后再进入到产业创新阶段。而各种行业标准都是由行业协会或民间科研机构组织起草,政府再根据各种标准的重要性差异给予资金扶持和推广应用。而我国则不同,协会和民间机构组织起草各种标准还需要向国家标准认定机构交纳一笔巨额的申报和评审认定费。这样一来,有认定标准资格的部门只管收钱而不去组织起草标准,能制订标准的行业协会或民间科研 机构又因认定手续繁琐,再加上经费问题而不愿去组织起草各种标准,标准制订工作自然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另外,我国目前在标准制订方面还只停留在产品标准制订上,而产业链中的关键配套环节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等类似的标准领域还完全处于一片空白。比如: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标准、专业市场评价标准、展览会评价标准、制造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标准、物流企业评价标准、电子商务企业评价标准、行业报刊评价标准、咨询机构评价标准、产业规划评价标准、专业镇综合竞争能力评价标准、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标准、专业院校评价标准、产品检测机构评价标准、中介服务机构评价标准等。
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和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凭借自身的实力,从今年年初开始,联合组成了“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系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着手组织起草有关产业竞争的评价标准,并决定花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从而弥补我国产业发展中各种标准缺失的空白,并领先于世界。目前,该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于今年5月22日,兴邦产业成立八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发布课题研究成果。届时,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