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备份、复制、镜像等多种不同技术,系统建设复杂程度高,大部分企事业用户在目标与实现手段上往往不是很明晰。更为关键的是,同一用户的不同业务对灾备系统提出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锅烩”的灾备应用模式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如何明确灾备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灾备技术与解决方案,灵活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是H3C提出的灵活、简单灾备解决方案的“出发点”。
灾备应用 “门”有多种
明确灾备建设的需求仅靠“凭空想象”是很难实现的,目前最好的“参照物”,就是我国于200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以下简称《规范》)。在《规范》中,将灾备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分为了6个等级,就好似灾备系统建设的6扇“大门”,分别通往灾备建设的不同目标。用户可根据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两项指标,确认出业务系统能够忍受的业务中断时间以及数据丢失量,来选择需要通往灾备应用的哪扇“门”。
在《规范》指导下,在灾备系统建设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H3C存储多媒体解决方案部部长闫夏卿指出,实际应用中用户需根据具体业务特性的不同,选择合理的灾难恢复等级,在成本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甚至在同一行业不同业务系统的灾备建设上,也要采取不同等级的策略。
例如金融用户开展同城灾备系统建设时,对于核心的交易系统,可以采用五或六级灾备,对于非核心业务系统则采用二到四级灾备。又例如在共享灾备应用中,需要为多家单位业务系统的数据提供灾备服务,每家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灾备等级要求也不一样。也就是说,用户面对的灾备应用之“门”往往不止一扇。仅靠一两把“钥匙”是无法满足灾备建设需求多样化的。
不同等级 灵活开启
针对上述情况,H3C提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解决方案来笼统地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机械地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来绑定不同的灾备等级。基于这一点,H3C依托IP存储的优势和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功能,制定了一套灵活的、层次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多种不同的灾备等级建设要求。
H3C这套灾备解决方案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完整和灵活。方案既从简单到复杂地满足了应用级、数据级和备份级灾备的不同需求,覆盖《规范》中的6个等级。更重要的是,不同等级的灾备方案可以进行灵活的提升,既可以保护投资,让用户在灾备初始建设时不再“迷惘”,又让用户可以在有需要时,轻松地在不同等级灾备应用间转换。这对于用户更好地迈出灾备应用脚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规范》中灾备恢复能力1~2级的需求,H3C通过基于IP存储的远程访问、虚拟磁带库、虚拟磁带远程复制等技术,即可满足对业务连续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应用。而在目前业内建设需求相对较多的数据级灾备实现上,H3C通过复制、镜像、CDP、虚拟化等技术,能够提供存储层数据同步、网络层数据同步、主机层数据同步(DiskSafe软件)等多种解决方案,可达到3~5级的灾备建设等级要求,为关键数据提供灾备的同时,确保了较好的业务连续性。当用户提出关键数据丢失趋向于零、业务连续运行不中断的灾备要求时,H3C通过双机双阵列方案以及与第三方合作的OAA模式,提供建设目标达到5-6级的应用级灾备建设方案。
通过成熟、灵活、标准化的解决方案,H3C期望能更大程度地简化灾备的技术选择,同时能够满足不同的灾备等级要求。就如同一套智能化的“门卡”,让用户轻松地穿越一扇扇灾备应用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