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益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与青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企业获得社会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打造自身品牌具有重要作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有助于企业提高其美誉度,增加品牌的竞争力和公众忠诚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有这样一个群体,它以高校中18-25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他们一方面是企业品牌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未来的智库。所以,企业公益活动在这一群体中的推广和影响至关重要。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对于“印象深刻的企业公益活动的提名”,受访者提及的既有农夫山泉、王老吉等国内企业,也有耐克、谷歌这样的跨国公司。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之所以关注该企业的公益活动是因为其“有意义”,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而另一些受访者表示,自己是提名品牌的忠实用户,关注其产品的同时,也就会获得相关公益活动的信息。还有一些人认为,所提名的活动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并与自身利益相关,因此会特别关注。而名人效应的影响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成为高校学生获取此类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认为在学校容易而且经常接触到的媒介主要是网络,因此上网成为他们首选的方式。
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企业举办公益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样的活动大多关乎公共福祉和利益”。同时他们也认为,“企业应该回报社会,这样的活动可以弘扬社会美德,促进和谐发展。”
至于“企业的公益活动对于品牌价值的影响”,受访者普遍认可企业举办公益活动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的知名度,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调查过程中,广东加多宝集团(红色易拉罐王老吉的生产商)捐赠1亿元人民币给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事件被多次提名。受访学生描述称:“王老吉凉茶当时在超市销售火爆,‘中国人,喝王老吉’、‘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等口号广为流传,成为民间的顺口溜。”即使后来对此事件,有人提出质疑,但是广大网民无怨无悔,继续传颂王老吉的义举和顺口溜。“因为大家觉得那毕竟是白花花的‘银子’,1亿元人民币可以为灾区人民做好多事情。”可见,这就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力量,它是品牌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表现,同时有助于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调查中,学生们普遍反映企业公益活动形式略显单一。他们说:“一提到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立马想到捐款、捐物。”而依据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完成的《2008年上海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调查报告显示,在2006年到2008年抽样调查的企业中,有过捐赠行为的企业占总数的99.3%,救灾、扶贫和教育是企业最为关注,并积极给予资金和物质支持的慈善公益领域。
虽然参与调查的学生们几乎都认同企业举办公益活动既有社会价值,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形象及品牌的知名度。但是,部分受访者同样指出“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都应该力所能及的多做善事、好事。说到底,公益活动是造福社会的事业,只不过由于其特殊性使得企业从中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回报。”“品牌价值提升仅仅是企业做公益活动的附加值,如果把这个当做目的,那就扭曲了公益活动的本意。”
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不愿关注企业公益活动的信息,他们认为此类社会公益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是企业借机炒作。自己平常很少获得相关信息,而且也不会主动去关注,所以一般都不会在意。企业社会公益活动在高校受冷遇的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和推广这种活动的力度还很不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加强。活动举办的方式、宣传形式、实际效果等方面尚缺乏成功经验、成熟运作模式以及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商品个性化的沉淀和凝结。企业公益活动可以使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建立起对企业与其产品的信任,促使企业保持、维护、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信誉。
当代高校学生群体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些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多为80后的一代,他们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是品牌的巨大消费群体。与此同时,高校学生面临着择业问题。他们认为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在择业过程中,一个拥有雄厚实力和良好形象的企业将成为他们的首选。基于以上两点,无论是将高校学生作为巨大的消费群体还是企业未来的人才保障,公益活动在这一群体中的开展和推广都显得十分重要。
在选择公益投入的主题方面,它们大多会选择与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相契合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会考虑进行投入的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公信力,更重要的在于要考虑面向的受众范围。希望突破“企业公益活动就是捐款、捐物”这样的固有条件反射,就要改变现在单一的运作形态,开阔视野,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创新。纵观可以进行公益投入的领域,可谓方方面面,形式五花八门。学生们认为,企业不应忽视这一庞大群体,对于公益活动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企业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举办一些和学生紧密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参与和互动的环节。
青年学生既可以是企业公益活动的参与者,更多地了解该企业及其产品;也可以是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者,有利于提高个人能力,有助于择业以及在未来更好地从事工作;更能促使青年学生关爱社会,增加社会责任感。可见,高校学生主动加强对此类信息的获取和关注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