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中雨。4月20日10时,青海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下简称青海储备中心)门口排起了车队长龙。“全是救灾物资,从4月15日以来,每天都是这样。”忙着和志愿者一起卸装物资的陈欣欣说。
穿着质监制服的陈欣欣格外显眼。作为青海省质监局纤维产品检验检测服务队的工作人员,从4月14日至今,他在这里已经工作6个昼夜。在青海储备中心,陈欣欣和他的另外两个同事担任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救灾物资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
青海储备中心是玉树地震后接受救灾物资的官方渠道,是青海省飞机场、西宁等5个接收站中的站点之一。“从14日下午我们进驻这里开始,至今已在青海省所有抗震救灾物资接收站,包括民间机构设立的救灾物资接收站派驻了专门的检验人员。”在场的服务队队员陈晓辉说。
11时30分,抽样检验战斗任务完成。队员们冒雨跑进了青海储备中心提供的临时办公室,马上又忙着核对数量、填写数据。记者在他们记录报表上看到,这是青海省盛源工贸技工学校捐赠的一批衣服,其中保暖绒裤432件、圆领男式长袖线衣800件、男女单线裤780件,检验结果:合格。“这是每天例行的工作内容之一,每天15时,还要把这些记录上报省质监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陈欣欣说。
由于玉树海拔在4000米左右,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棉衣、棉被、毛毯等物资成为灾区人民的急需用品。这些物资量占整个救灾物资的60%。为此,青海省质监局加大了对絮用纤维制品的检查力度,专门从青海省纤检局抽调了15名精兵强将,安置到各救灾物资接收站,严把质量关。“比如,这些经过漂白了的黑心棉,不是经过专业培训,一般的人是看不出来的。”陈晓辉拿起一团棉花说:“一看,二摸,三检验。首先要分拣物资,目测质量,对于拿不准的物资,要立即送到检验室化验。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程序。”
检验结果最快两个小时就能出来。青海储备中心主任白志强指着堆满了十多间仓库的抗震救灾物资说:“可以这么说,有了质监局帮忙,现在所有送往灾区的救灾物资,没有发现一例劣质品。”另外,最大的方便还在于,质监局的检验报告给捐赠单位和个人捐赠的物资质量提供了合法的鉴定依据。
由于人手紧张,在各个接收站,青海省质监局纤维产品检验检测服务队人员还兼任起搬运工、装车工、登记员。“都是为了救灾前线,能一分钟解决的,决不多拖一秒。”陈欣欣说。“今天凌晨3时,他还在医院打点滴。”在旁的青海储备中心工作人员小王挽起陈欣欣衣袖,3个细小的针眼依稀可见。问起来,陈欣欣轻描淡写地说:“前几天感冒转成了肺炎,每天要到医院挂点滴,昨天一直忙到深夜23时,只好连夜去挂了。”
作为青海省质监局纤检局业务科科长,又是抗震救灾纤检服务队队员,陈晓辉不仅负责所有站点的协调工作,而且还“承包”了青海省红十字会救灾物资接收站的检验工作。20日12时,在西宁市北郊某企业提供的一间大仓库内,棉衣、棉被、矿泉水……上千件包装整齐的物资整装待发。忙得焦头烂额的青海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维军一见到陈晓辉,马上跑过来拥抱他,短短几天他们就成了老熟人:“这些都是经你们手检验过的放心物资,感谢你们,感谢质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