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要在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在做好灾害评估、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力量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据《人民日报》)
眼下在玉树,当然应“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与此同时,也应“及早谋划灾后重建工作”。在此,笔者建议,玉树重建应着眼于“抗大震”,要让灾区人民“因祸得福”。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板块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这次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也就是说,谁也不敢肯定,若干年后,玉树不再闹大地震。这次震后,玉树建设永久性建筑,起码应立足于抗7级以上的大震,历史的悲剧不应该重演。
从报道的信息来看,尽管这次玉树房屋大量倒塌,但也确有少数建筑抗住了这次大震。以玉树民族自治州第一民族中学为例,地震发生后,这所学校里一所早先建设的危楼倒塌,但近年实施“两基”工程中新建的两栋教学楼顶住了地震,校内学生全部安然无恙。经验与教训都警示我们,接下来,无论是单位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应是“不建则已,建就能够抗大震”。
虽然,玉树州2009年GDP仅254787万元,只有江阴市华西村同比的1/15,但该地区地处著名的“三江源”,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为了保持水源纯净,这里的人们牺牲了自己的发展机会。这次大灾之后,全国人民有义务、有责任举全国之力帮助玉树灾区人民建起高标准的抗震房,也让遭遇这次劫难的玉树人民“因祸得福”。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玉树重建着眼于抗大震,无疑是要有大量的财力投入的,但人世间,财富是可以创造的而生命却是最为宝贵的。如果若干年之后,玉树一旦再闹一场大震而安然无恙,子孙后代一定会记起我们这些当代人的“远见卓识”。重建应着眼于抗大震,这也是一种历史重托。因此,这次玉树重建,一定要高标准,一定要有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