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与福特签完了约,收购沃尔沃这事儿就算是生米做成了熟饭。饭既熟,此前看走眼,认为吉利是在炒作的那些人该闭嘴了,而此前不看好这门亲事,门户之见严重,认为吉利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人,这会儿也该换换脑筋,至少也要换换语气,对吉利他俩说些吉利话了。
当然,吉利话并不是指“这两口子呵,您瞧,多么……哈哈!”之类不着四六的虚套话,而是多少要有点儿建设性,不强求雪中送炭,但愿得锦上添花。用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等一些成功案例做比照,打气鼓劲,这种正向激励没得说,就算是有些人一直念念不忘上汽收购双龙这个失败案例,只要着眼于汲取教训,把握好“既不谎人、也不遭打”的分寸,也不是不可以拿过来以示警戒。
有人评价说,“吉沃恋”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现在收购协议成功签署,已经是向成功迈出第一步了。这话里的“成功”一点都“不谎人”:当初福特收购沃尔沃时,花费大约是64亿美元,而如今吉利只用18亿美元就接盘过来,不能说是捡了大便宜,至少可以说是没吃亏。有了“第一步的成功”垫底,接下来再怎么说也不会“遭打”了。即使双方签约了,但更重要的还要看双方履行协议的状况如何,包括吉利汽车对沃尔沃品牌的后续运营思路,这样才真正决定能不能办好这件事。
如果眼光看出两步、三步甚至更远之后,话说得可能要虚一点,但也能“不谎人”:无论如何,这次收购对自主品牌的提升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将更多,各种利好的因素都可能得到释放。例如此前的罗孚品牌,虽然上汽花了很多钱,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到现在看,还是对上汽自主品牌的技术、品牌发展有很大帮助。
如果把话题转向吉利本身,吉利话就更容易说,而且也更容易说实了。从1997年起家到现在仅仅13年的时间,吉利即成长为中国汽车界谁都不可小觑的企业,并被当作自主品牌的代表,这绝对不是偶然事件。有论者认为,谈到自主品牌,吉利是绕不过去的里程碑,上面刻着体现其价值的多重意义。第一重意义在于,吉利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民营资本进入汽车领域开辟了一条道路。不同于合资模式,吉利从一开始就要自主研发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即使到现在,放眼国内车企,有多少是在用自己生产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呢?
吉利价值的第二重意义在于,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除了“国”字号车企,吉利也是民营车企中第一个试水者,而且是利用了香港证交所这一更加国际化的平台。登陆港交所为吉利汽车此后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打下基础。目前,奇瑞、力帆、华晨等自主品牌均在谋划上市,一汽则策划整体上市。无论是上市者,还是未上市者,吉利汽车此前利用资本市场所做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它们的参照系。
除了上汽,吉利是第二家拥有海外并购经验的车企。从收购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到现在收购瑞典沃尔沃,吉利已经成为中国并购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内车企。“站在任何拥有跨国并购经验的人面前,都可以把我们的案例拿出来,这是我所经历的最好的案子。”吉利并购沃尔沃项目新闻发言人如是说。从这句话里,人们大概已经听出了吉利价值的第三重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