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土壤、仅靠营养液就能长大的小黄瓜,50余棵莴笋像宝塔般一层层交错种植在仅有巴掌大的地方,包装盒上二维码一扫就能知道蔬菜的产地、施肥、农残检验情况等……10日,在首届彭州蔬菜博览会分会场——蔬菜科技博览园内,当地菜农是越看越感叹:“要用上这些高科技,种菜是越来越有奔头啊!”
作为我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成都彭州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年产蔬菜160万吨,不仅保障了周边成都、重庆等城市的蔬菜供应,而且为西北地区乃至北京等地提供了优质蔬菜,有的菜品还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地区,蔬菜收入占到农民年纯收入的近一半。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业,彭州提出既要围绕传统的大蒜、莴笋等优势品种搞好生产,又要确保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大力推广。为此,投资近亿元的蔬菜科技博览园应运而生,且在首届彭州蔬菜博览会期间顺利开园。
走进博览园,紫甘蓝、荷兰菠菜等从国外引进的先进品种在大棚内成片分布,而像油麦菜、小黄瓜之类的高品质蔬菜,也是目前供应超市和西餐厅的主要品种。走进仔细一看,记者发现,有的竟生长在没有土壤的发泡塑料板上,多根管道连接着植物根部。园区负责人介绍说:“管道内输送的是营养液,没有土壤照样可以生长。虽然目前大面积实施难度较大,但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无土栽培应该是未来的趋势。”
在园区负责人引导下,记者发现,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已经开始向上要空间。50余棵莴笋像宝塔般一层层交错种植在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一层4棵,足足种了12层。
从周边乡镇来参观的菜农一边看,一边用相机拍下这些场景,还说:“要拿回去给没来的乡亲们看看,让大家都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农业。”附近致和镇菜农杨成富已经在展场内来来回回转了好几圈,每看到一样新品,都要研究半天。他说:“现在种菜是靠经验,今后种菜可能就得靠这些高科技了。”
在室外展区,一套蔬菜质量追溯系统被参观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位工作人员正用手持仪器对着蔬菜外包装盒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嘀”一声,数据就通过远程传输系统送达系统管理员的电脑中,屏幕上立即显示了该蔬菜的品种、产地、施肥、农残检验等相关信息。工作人员说:“这套系统即将用在彭州产的蔬菜中,以后,市民购买彭州产蔬菜,都可以通过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和序列号,进入相关网站进行查询,了解相关信息。同时,一旦蔬菜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也可以很快查询到种植该蔬菜的地块,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确保食品安全。”
四川百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肖建介绍,他们公司投资建设蔬菜科技博览园,不仅是作为一个展区,更是一个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示范区。公司将通过引进培育新品种,为菜农提供优质育苗服务,还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保护价回收蔬菜。同时,利用公司的信息资源优势,调配各种菜品的种植规模,让菜农从蔬菜种植中获得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