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立足黄梅农业大县的现实,发挥优势,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上台阶,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是湖北省黄梅县质监部门服务“三农”、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也成为黄梅县质监部门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黄梅县质监局自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以来,领导有力,措施得当,标准及体系建设完善,标准的实施、推广落实到田间地头,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的“特色+质量+安全”的农业生产模式,树立的“三个有利于,三个不放松”思想,推动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新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品牌农产品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三个有利于——打牢基础
一是要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黄梅县质监局积极贯彻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食品系列。通过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净化产地环境和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等措施,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关口。为了实现与工业污染物物理隔绝,黄梅质监局会同环境等部门一方面严格实施环境监测,另一方面对示范区选址因素综合考虑,科学规划,以孔垅为核心的千亩棉花无土育苗示范片;以蔡山为核心的千亩棉花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就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是要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以点带面,强化示范作用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使标准化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棉花标准化示范区为例,正是通过以典型示范推动了全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全面开展,相继在蔡山镇张王贵村、曹坝村、刘寄村,刘佐乡石流港村确立了“优质棉”生产示范基地,并先后制订了“优质棉”生产技术八项规程,举办了23期培训班,参训人员1.06万人,有力地提高了广大示范农业标准化的认识和标准化实施的能力。由于农业标准化的开发和实施,黄梅县的“优质棉”年年好收成,亩均折皮棉产量达到135公斤,全县总产量突破1700万公斤,亩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三是要有利于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大新产品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加工精度,加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投入,通过市场对接,确保产、供、销不脱节,农、科、教不分离等方式,质监部门积极申请品牌保护,县政府广泛引进先进技术手段,以青虾为代表的一批产品获得省优和地理标志保护,为了解决农业标准化投入不足的问题,协调县农发行等金融部门加大投入,累计发放贷款3亿多元支持农业标准化建设。
三个不放松——突出重点
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放松。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围绕粮食、水产、牲畜等主导、特色和优势农产品,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引用、修订与制定相结合,研究制定《优质棉营养钵育苗技术》、《优质棉全程调技术操作规程》《枇杷苗木繁殖技术规程》、《枇杷优良株系选良技术规程》、《枇杷栽培技术规程》等多项农业地方标准,正在制订的水产品技术标准和黄梅挑花工艺规范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管理效率。二是抓好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不放松。黄梅县大源湖水产开发公司生产河蟹,早在2004上市,因无公害产地、产品证没有发放,始终无法打入高档市场,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一些高档超市、酒店拒收无证河蟹,取得认证后,产品销路打开,经济收入成倍增加,从而推动了整个公司的发展。黄梅县成立以质监局为主的认证领导小组,通过宣传、投入、扶持、服务等手段,加大认证工作力度,目前,光水产品一项就取得了认证的无公害基地8万余亩、无公害水产品6个。三是是抓紧农技推广不放松。紧扣“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围绕落实十大实用农业技术,结合实际,以板块建设、良种引进示范、新技术示范推广、病虫测报及防治、避灾减灾、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工作重点,突出实施5大技术。即:优质高产良种应用技术、高产高效种养模式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植物病虫防治及减灾避灾技术、科技入户及实用知识培训技术。通过论证择选,共引进农作物试验新品种上百个,建立新品种展示区10余个,展示面积达万亩;引进新的节本增效技术10余项,各类技术推广累计应用面积达10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