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泌阳县果林标准化示范园区,一个叫下河的小村庄。这里满山遍野的梨花争相开放,果园里还聚集了许多驱车前来观光的游客。一位正忙着打理果园的农民告诉记者:“一到春天,来这里的游客很多,尤其在果实成熟季节,前来观光摘果的游客会更多,不用出家门我们的水果就能卖个好价钱。”当问及每年果园的收入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0.3公顷果园,一年下来就能收入3万多元,这是以前我做梦都不敢想的。”
下河村的变迁,是一部愚公移山的奋斗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下河村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下河村,光秃山,逢涝遇旱荒连年。贫穷成为下河村的代名词,因为贫穷,下河村也是当地有名的光棍村。为了摆脱贫穷,泌阳县政府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走出了标准化绿化荒山的道路。
绿化荒山,品种选择又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泌阳县质监局为了把地域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坚持“选准一个产品,制定一套标准,建立一批基地,争创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新路子,并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涉及千家万户,要想让广大农民接受标准化模式,必须树立典型示范引导,让群众通过实地看、学着干、积累经验、品效益,而不能仅靠行政命令。在标准化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培养“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三级互动模式,强化示范基地和样板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为了使农业标准化深入人心,使社会各界都支持了解农业标准化工作,泌阳县质监局利用报刊、广播、信息网络、电视、宣传车、标语、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广造声势,扩大了氛围和影响。采取组织乡镇领导、村干部、群众代表到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指导操作等措施,使农民相信了科学种植。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来展示农业标准化种植与非农业标准化种植的效益分析,让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标准化种植的好处。组织种植大户巡回在各乡镇作报告和邀请农业专家作电视讲座,宣传农业标准化的益处和必要性,提高农民群众标准化种植意识,使标准化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调动农民按标准规范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办种植和养殖大户、示范户、技术管理人员的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班,真正让他们成为技术拔尖人才和专家,成为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破除了广大群众“手摇播地上千年,没有标准也种田”的传统种植理念,树立了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就是效益、标准就是钱袋子的现代农业生产新观念。目前,在泌阳县出现了乡乡有基地、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新局面。
如今的下河村,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形成了春季千树万树梨花开,秋季果实累累满枝头的景象,成为泌阳县马谷田镇万亩果园生产基地,产有梨、桃、杏、李子、柿子、石榴等十大系列40多个水果品种,年产水果1800多万公斤,果农人均年纯收入5000元,是远近闻名的水果、特色经济富裕村。该村被河南省评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国家果林标准化种植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