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实施质量兴省战略采访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6年,14个省,2024个市(县),上万家企业……质量兴省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自2004年海南省率先启动质量兴省活动以来,质量兴省已成为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0年,作为质量兴省的领舞者——国家质检总局又提出了“坚持纵向提高实效,横向面上扩展”的方针,如何做好质量兴省工作,夯实质量基础?很多质检人纷纷为此出谋划策。

  靠“集体舞蹈”舞动

  “角色转变到位,把这场‘独角戏’变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集体舞’,这是做好质量兴省的前提。”河南省质监局副局长姜慧忠对此深有感触:2009年,河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质量兴省规范性文件,涉及4个部分22个方面近百项内容。比如纳入质量兴省范畴的河南省省长质量奖评选,需要多家政府部门、协会、技术机构、舆论监督部门参与。这是大质量机制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是质监部门一家能够完成的。为此,河南省质监局牵头,综合了30多家政府职能部门参与,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河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方案》,由此拉开了质量兴省这场大戏的序幕。

  湖北省“更甚”,不仅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将31个部门主要领导吸纳为成员,而且还专门成立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6个工作组,将质量兴省办公室纳入省质监局“三定方案”,为质量兴省战略提供了职能部门间相互补位的强大合力。

  山东省“舞”得也很好,早于河南省两年扛起质量兴省大旗至今,山东省把这项工作又推向了新高地:省直各部门和各市地方政府,要到省政府那里领受质量兴省战略的目标任务,同省政府签订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考核,并通过电视会议通报。“现在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在落实‘舞步’的整齐划一上。”山东省质监局副巡视员王光辉说。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省17个市和140个县(市、区)全面铺开。

  在更高的层面上,“集体舞步”更像是“标准鼓点”,为质量兴省战略鼓与呼。近年来,质检总局联合中宣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及多家行业协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质量活动,从国家的层面上为质量兴省把握航向,增加动力;中部六省《质量技术监督互认协议》、长三角四省一市《苏浙皖赣沪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行动纲领》等省际联合,也向纵深推进了质量兴省战略。

  用评价体系支撑

  “作为一个地方的质监部门,如果不能准确地说出所在地方的质量状况,就不可能精准地找到质量工作的具体抓手,质量兴省就无从谈起。”3月19日,在全国质量管理工作会上,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的这番话,让与会的180多名代表记忆深刻。

  质量兴省是一项崭新的、宏伟的社会工程。做好新时期宏观质量工作,迫切需要有力的理论、人才和信息平台做支撑。这个支撑,就是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宏观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研究。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湖北省的经验值得借鉴。

  “近3年来,我们主要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周德文扳着手指细数:一是与武汉大学共建了全国首家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二是做好宏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三是发布了基于大质量观的白皮书《2008年湖北质量状况》。在周德文眼里,这些研究成果,为去年湖北省布局质量兴省、依靠名牌产品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7.56个百分点,发挥了“高级智囊作用”。

  如果说湖北省是基于宏观管理上的“宏观”研究,那么,福建省则在“微观”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建立质量状况分析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从2001年开始,福建省质监局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和现状,运用质量分析的方法,及时对当地经济运行质量把脉诊断。如2008年向厦门市提交的《节能灯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得到了厦门市长的批示。2006年至2009年,该省质监部门共提供质量状况分析报告537篇,其中得到各级领导批示的就有235篇。目前,像湖北省、福建省这样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工作的省级质监局,全国已有24个,另外还有28个直属检验检疫局也开展了这项工作。

  甘肃省则将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工作,与质量兴省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对政府相关部门实行问责制度的联动信用体系。一些质量工作者还认为,宏观质量水平评价体系,既是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依据,也是量化质量工作的GDP。为了加快这个体系的建立,今年质检总局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家统计局的合作,以将质量水平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目标,加快了研究步伐,提出了试点构想。

  “随着质量兴省工作的深入开展,宏观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指日可待。”一位质量专家信心百倍。

  从名牌战略突破

  名牌战略一直都是质量兴省的重要抓手。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名牌评价活动,能够引导和帮助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质量工作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品牌、标准、服务、效益”4个重点,品牌列在第一位,这对于各省市进一步推动名牌发展战略是一个鼓舞。如何用好中央的政策?一些地方的具体措施就是抓培育、抓鼓励、抓保护。

  “培育是重点,鼓励和保护都是为了培育。”陕西省质监局负责人在解读这三者的关系时强调:“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标准、计量、认证等技术服务优势,并探索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

  “在目前新形势下,评、管分开很重要。”广东省质监局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广东省采用新机制,评出了省政府质量奖企业5家,省名牌产品347个,提高了社会公信力。这个新机制实现了“评价”与“管理”分离,措施包括单独成立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中心;修订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招聘100名各行业评价专家;评价体系增加了“社会责任”、“节能减排”等要素;省纪委全程监督等。

  近两年各省、市、区质监局在名牌战略的调整中,大都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对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在金融信贷、技术改造、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进行鼓励扶持和资金奖励。各地纷纷以品牌龙头企业为核心,聚集发展关联产业、配套企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使名牌战略在促进质量兴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省质监局质量处一位负责人表示,质量兴省如何兴,这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新任务,不同的省份会有不同的实践。但有一个共识是坚定不移的,那就是:让质量兴省铭记在每一位质量工作者的心坎上,落实在监管的行动中,烙印在每一个产品上。

  质量兴省,是对质量兴市工作的深化和延伸,即在省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下,以提高地方整体质量水平为突破口,从而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质量振兴活动。

  2005年,海南成为我国首个提出质量兴省战略的省份。如今,全国共有山西、吉林、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宁夏、新疆等14个省(市)正在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实践证明,质量兴省是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载体,因此,全面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战略意义重大。加强质量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扭转质量安全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迫切需要。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所说,通过加强质量兴省战略,拓展了质量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作者:杜吟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