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一家大型IT网站的统计资料显示,近一年来,有关闪存盘的消费者投诉较以往大幅提升了60%以上,创下该类产品5年来被投诉的最高纪录。其中,又以容量造假、速度造假和品牌造假三大陷阱最为常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现在很多消费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U盘,但他们都十分担心到电脑城买U盘,“不要说不知名的牌子,即使是打着大牌子LOGO的,都有可能是假货”。
1G摇身变32G
据了解,目前的U盘主流容量已提高到8GB甚至16GB。“容量越大越好卖。”业内人士表示,容量造假是不法厂商目前最主要的造假方式。
“以前32MB打磨之后冒充512MB的根本不算什么,现在是1GB、2GB打磨之后直接冒充32GB、64GB甚至160GB产品,卖得还十分便宜,欺骗了许多贪便宜的外行人。”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山寨作坊将收购来的闪存盘芯片进行改写。所谓改写,即使用低容量、低成本的闪存芯片,通过专门软件修改闪存的相关信息,以改大容量。
该人士表示,修改闪存信息的软件,就是业内常说的“量产工具”。造假作坊的“量产工具”经过专门设计,功能非常强大,一天可以“生产”出“128GB”的闪存盘超过5000个。
用10次就减速
“如果你的U盘用不到10次,就会发现速度明显变慢的现象,那么,你肯定是买到假货了。”业内人士如是说。
据悉,有的专业“量产工具”,能对闪存盘的读写性能进行暂时性优化,达到低速变高速的效果。目前市面上一些优质的闪存,能达到很高的读写速度,一般在30MB/s(读)和10MB/s(写)以上。但只是经过“量产工具”优化的劣质产品,经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大量出现坏块,读写速度就会下降,甚至整盘报废。
知情人士表示,一些造假厂商通常去收购大市场淘汰的产品,有的则直接从废旧市场回收芯片,或者购买海外电子垃圾进行低速变高速的改装。
山寨货以次充好
据了解,造假的产品通常都卖得比较便宜,因此,造假商为了吸引一些有品牌需求的用户购买,就在这些造假闪存上贴上LOGO,假冒是大品牌的产品。
几年前,就有报道指出,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三星、索尼等品牌的U盘,但后经证实:这些品牌根本没有在国内销售过闪存盘,所有摆在柜台上堂而皇之销售的所谓国际大牌闪存盘,原来都是造假商贩的“杰作”。
“到今天,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有业内人士表示,比如目前市面上某大品牌的U盘就有超过6成是假货,许多所谓大牌国际厂商的闪存盘,则都是山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