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玩具市场巨大,但国外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调整,使中国玩具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玩具协会理事长石晓光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04中国玩具行业大会上做如此表示。
据统计,2003年全国已有玩具生产企业约8000家,比1985年时的520家增加了19.2倍,从业人员约350万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以上。在20个大类轻工产品中,玩具出口总额排名为第三位,贸易顺差为108.64亿美元。2004年1~8月全国玩具出口65.12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9.1%,全年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25亿美元。中国玩具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和各省市解决劳动力就业、出口创汇、上缴利税的一个重要产业。
石晓光强调,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政府在不断制定和修改其现有的玩具安全标准、相关法律和法规,而且越来越严格。如日本,从2003年8月开始禁止在儿童玩具中使用DINP和DEHP增塑剂的限制,澳大利亚在2003年制定了玩具手枪的新标准。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倡导所有的玩具制造厂商都能够遵守玩具商业运作规范,在各国玩具协会的推广和宣传下,许多中小型的国际买家也将供应商是否遵守商业规范作为一个必须的选择条件。其中美国玩具协会和英国玩具协会要求其会员从2006年开始只能从通过国际玩具理事会商业运作规范认证的供应商购买玩具。这无疑将抬高中国玩具出口的门槛。
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玩具生产大国,但是由于我国玩具行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正处在发展阶段,70%以上还是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不强,能够以自创品牌出口的还为数不多,要从依附式发展转向自主式发展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今年10月1日,新颁布的《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标准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与国际通用的玩具标准ISO8124相符合,要求所有玩具厂家都必须按照新标准生产。据国家质检总局今年早期公布的玩具抽查结果,中国国内市场的玩具质量合格率仅为76.3%。有部分企业仍然在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假冒伪劣产品,部分商店和市场仍然出售“三无”玩具。
石晓光认为,国内玩具经销模式和玩具消费市场相对于欧美国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销成本高,贷款回收周期比较长,亟待提高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